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

ID:39246142

大小:351.0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8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1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2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3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4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龙雅小学摘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下,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开展,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新形势下的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肩负起新时代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任务,做一个阳光灿烂的幸福教师!关键词:新挑战新课程新角色教学本质健康心理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

2、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全国教师提出殷切希望。“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广大教师过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认识新课程,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努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15一、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3、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

4、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提高业务素质。教师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生本教育”和“EEPO”15的教学模式已贺州生根长叶,但这也仅是一小部分教师的课堂,要真正的普及还得很长的时间。就像我们学校,真正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和“EEPO”课堂模式的只有两三位教师,其他要不就是因尝试失败而放弃,有的压根就没有实施过,或是不认可这种教育理念而不屑一顾。据统计,目前农村教学有超过70%的教师仍

5、是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这严重地遏制了学生智能与潜力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他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教材,实质上是改造我们自身。每一位教师应主动的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

6、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师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深刻揭示了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走好教书育人之路指明了方向。15中国教育被称为“教育高压锅”,培养出来的一批批的高分生,在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所向披靡,打败天下无敌手。成千上万个刻苦勤奋的中国学生一年又一年脱颖而出,成绩高高居上,但在最高水平的科学和学术界,中国却甘拜下风。截至2014年,美国人

7、和美国教育出来的人,赢了353个诺贝尔奖。其中,71个化学奖,55个经济奖,93个物理奖,100个生理学或医学奖,另外还有12个文学奖和22个和平奖。其中,科学领域总获奖数高达319个。单是从2009年至2014年,短短的6年内,就获40个诺贝尔奖。直至2015年5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打破了中国人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魔咒,才改写了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零”的记录。美国张桂莉教授凭借自己对中美两国教育长期深刻的了解,刨析咱们中国长期以来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原因,

8、他认为大多数中美学生之间发明创造能力的差别源于一个字,“敢”。大多数美国学生敢想、敢质疑、敢尝试、敢冒险、敢失败。大多数中国学生不敢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