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ID:39199250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7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1页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2页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3页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的魅力之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子科技大学微固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引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些文化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也十分丰富,例如洛书,河图,太极图等。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史,数学就像天空中的繁星一般,熠熠生辉。正文: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过宋代诗人邵康节的一首《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至今都忘不了这首诗,因为这虽然是一首语文诗歌,但是却可以说是我的数学启蒙诗。当时年幼的我对这首诗有着极大的兴趣,这首诗短小精悍,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其中,而且意境很美,引起我的无限遐想。这首诗使我认识到了数学的奇妙,也许

2、这就是数学的独特魅力吧。《山村咏怀》对我的影响很大,它使年幼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数学原来是那么的奇妙,从那以后,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开始努力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亮点,到现在也有了不少的发现,将其整理如下:1.对联中的数学:(1)到来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溪这首对联乍一看是写冬天时梅花盛开,雪景迷人和山势奇峻,溪水蜿蜒不断,但是再仔细读几遍,会逐渐发现这幅对联并不那么简单,读着读着就会发现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总感觉似曾相识,闭上眼睛,冥想片刻,顿悟,原来这是个谐音联,上句是音乐中的简谱中的“多瑞迷发扫拉西”七个

3、音,这七个音对应的就是”1234567”,而再细看下联,原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多么奇妙!(2)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相传这是清朝乾隆时期设百叟宴时乾隆和纪晓岚所作的一副对联,说的是一位长寿的老者一百四十一岁。花甲重逢,所谓花甲,即六十岁,重逢,即两个六十岁,也就是一百二十岁,增加三七岁月,三七,即二十一年,相加便得一百四十一;古稀双庆,所谓古稀,即七十岁,双庆,也就是两个七十岁,也就是一百四十岁,更多一度春秋,即再加一年,相加也得一百四十一。(3)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这是民国时期一个人在自家门口贴的对联,仔细看看,可以

4、发现,上联没有一,下联没有十,横批中只有南北,没有东西,好好一想,原来又是个谐音联,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深深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2诗歌中的数学(1)一蒿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这是史上有名的十“一”诗,相传为纪晓岚所作,据说是乾隆南巡时,在江上看到一个渔翁摇橹而来,让纪晓岚即兴作一首诗,纪晓岚不愧是文坛奇才,当即做出了这首诗。这首诗中有十个“一字”,不但写了江上的景物,还写了渔翁的神态,体现了江景的美和渔翁的洒脱,十分贴切。(2)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

5、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这是代汉才女卓文君写给他的丈夫司马相如的一首抒情诗。司马相如去京城求取功名,五年不写家书,心里想休了卓文君,当时他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千百万万百千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卓文君一看便知其意,当即含泪写了这样一首抒情诗给司马相如,这首诗从

6、一写到万,又从万写到一,深深表达了卓文君对丈夫的思念爱慕之情。司马相如收到这首抒情诗,感到无限愧疚,备受感动。立刻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开始认真研究文学,终成一代文豪。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时,也深深地被卓文君打动,她巧妙地将一到万镶嵌于诗中,深切的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无限思慕,我想若是缺少了这些数字,这终究会成为一首普普通通的诗吧。(3)一白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这是一首诗,同时也是一道数学题,翻译过来就是有一百个馒头和一百个和尚,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馒头,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馒头,最后求解大小和尚各有几人。一旦翻译成现代文

7、字,这道题变好做得多,只需要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很容易求解。主要的并不是解出这道题,而是要体会到数学与诗歌的联系,当诗歌与数学擦出火花,那将是很迷人的。(4)笼中装满鹅与兔,七十二双眼睛露。数脚正好二百六,多少鹅来多少兔?其实这个就是“鸡兔同笼”问题,只不过将鸡换成了鹅而已,只要设出鹅和兔的数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便可以轻松求解。3.数学著作中的数学(1)两鼠穿垣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这道题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盈不足”中的一个问题,翻译过来便是:有垛厚五尺的墙壁

8、,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