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个人际遇与学术生态的互动_顾颉刚学术生涯的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出版时间:2012-04-2311:52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821.C.20120423.1152.018.html第13卷第2期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3No.22012年4月JOURNALOFCHANG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Apr.2012个人际遇与学术生态的互动——顾颉刚学术生涯的突破马建强(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摘要: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学术生涯的突破在于领导“
2、古史辨”运动。顾颉刚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史学成绩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个人际遇,另一方面是北京大学的学术生态。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给北京大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顾颉刚入北大中国哲学门学习未久便受到这种学术生态的影响。在留校工作以后,顾颉刚与胡适结交,进而通过胡适逐步接近北大学术生态,进入到学术共同体内部。顾颉刚的疑古思想的形成和深化是在学术共同体内部讨论中得以实现的。顾颉刚利用现代学术体制中的报刊机制,将这场学术讨论从几个人的私人通信转变为一种公开的言论。这一举动拉开了“古史辨”运动的序幕,顾颉刚也因此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在这一过
3、程中,顾颉刚个人际遇与学术生态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关键词:个人际遇;学术生态;互动;顾颉刚;古史辨中图分类号:K82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2X(2012)02-0060-05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是中现代它是以现代知识人为主体,以学术创新、知识生产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贯通经史、博洽多闻,留下为目的,进行复杂的学理探究或科学实验等等的生[1]了丰厚的史学遗产,在史学理论范式上对中国传统态系统。近代以来的“学术生态”的成型,依赖于史学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给后代史家以极大的启学术体制
4、的确立。它的成型,稍稍滞后于学术体制。发。顾颉刚在史学界崭露头角,是因为他掀起了一它的发生场域,或是在大学之中,或是在学术氛围场革命般的史学讨论——“古史辨”运动。笔者思较为浓厚的学术中心。而一个所谓的“学术生态”其考顾颉刚“古史辨”思想的产生和引发史学革命这本身所包含的内涵也极其丰富,它包括现代学术体一历史事件,发现其实顾氏萌生疑古辨伪思想与这制下知识人、学术共同体(诸如学会之类)、大学、场“古史辨”运动并没有我们曾经所预想的那种必研究院、图书馆、学术期刊、出版体制、学术评奖然的紧密联系。换言之,这场运动的真正发起人毋资助体制等等制度型内容。
5、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态,它宁说是“现代学术体制”,是顾颉刚个人际遇与学术更有因人与人的交流互动关系而形成的学术生态结生态的互动才催生了“古史辨”运动,顾颉刚的成构,它是一种以学者之间的交往、交流为基础的潜功与其所处的学术生态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的关系机制,但在整个近代学术发展过程中却发一、北京大学现代学术生态的初步建立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建立带来了一个直接结果便1917年蔡元培入主北大,锐意革新,一洗北大是现代学术生态的形成。“学术生态”大致可以概括从前世俗的暮气,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为:由学术、学者、学者所在之环境三者相
6、互联系术氛围,培养北大的学术生态。蔡氏的改革理念是而构成的一个系统,它自身内部或与外界(其他行要蓄养研究人才和促进学术的发展。他认为“大学[2]5-6业、社团、群体)不断进行信息、物质的交换,其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将北大造就成为以内部或与外界时常进行感性以及理性层面的交流。研究“高深学问”为鹄的“大学”,蔡元培确立了两X收稿日期:2012-03-01作者简介:马建强(1988—),男,江苏武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清代思想文化史、近代思想学术史研究。X马建强.个人际遇与学术生态的互动——顾颉刚学术生涯的突破·61·[2]6件计划:改良讲
7、义、添购书籍。为发表师生的论文1916年夏考入北大文科中国哲学门。顾氏从最开始或笔记等学术成果,特设出版部,出版《北京大学就是这个新的学术生态的受益人,但起初只处于一日刊》、《北京大学月刊》。还对北大的学科制度进行个较为边缘的位置。他个人际遇的重大改变,是因了大规模的改革,突出了以学理研究为主的文理两为胡适。但是两人在1917年时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科。蔡氏的这些改革主张和措施背后,贯穿的就是系,地位悬殊,并无深交。顾颉刚个性沉寂,讷于他以学术为至上的办学理念。言辞,不像他的同学傅斯年、罗家伦那么活跃。又除了主张学术至上外,蔡元培还推行“思想自因身
8、体孱弱和妻子病故等原因休学回家。1917-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他认为:“大学者,1918年,他与北大学术生态较为疏远。与北大学术‘囊括大典,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