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56042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学生过足故事瘾——《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预案如东县掘港小学蒋红【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两全其美”“不以为然”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2.扣住提示语、反问句以及关键词语感受兄弟俩争论的激烈,理解故事。3.能运用课文语言或者加进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话讲好故事。【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体会提示语、反问句的表达效果。2.能读好争论时的对话,并练习讲好故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听说同学们特别爱听故事。【板书:故事】平时都读过哪些故事?看看这些图,你能猜出是什么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吗?你能选一
2、个具体说说喜欢的理由吗?一、检查预习,概括故事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板书:争论的】一起读。2.(出示生字词)检查词语,相机正音。3.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哥哥弟弟】4.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结合课题,用一句话来说说。【板画:大雁】【板书:煮烤】【设计意图:开课即检查预习情况,不仅能准确把握学情,合理设定教学起点,而且在检查中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概括:一是抓住关键词语练习概括;二是抓住故事人物,结合课题进行概括。这样的导入不仅渗透了概括故事的方法,而且
3、回顾了故事的内容,还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期待,可谓是“一举三得”。】二、品读对话,理解故事1.打开课本141页,浏览一下,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故事?(出示活动要求)指名读。活动一:1.自由朗读2-5自然段。2.细细品读兄弟俩争论时的对话,同桌讨论:你从哪里感受到兄弟俩争论的激烈?3.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争取读出争论的味道。★友情提醒:可以关注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哦!2.汇报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争论的激烈?(据生交流相机指导)▲关注提示语,体会争论的激烈1.(据生回答红显:大声争辩不以为然很不服气)透
4、过这两处提示语,你又仿佛看到了哥儿俩争论时的什么模样?2.相机理解“不以为然”。▲扣击反问句,体会争论的激烈1.生找出争论过程中的反问句,指名换一种说法。2.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换后的句子,体会体会有什么不一样?3.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出激烈。4.课文里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他们争论的激烈。(出示第4段)理解争论不休【板书:争论不休】5.指导朗读老人的话,读出评理的口气。6.联系上下文,理解两全其美。7.引读第5段【板书:无影无踪】【设计意图:“内容”人人看得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形式”是个秘密。故事是怎么写出兄弟俩争
5、论时的激烈呢?在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揣摩故事语言的表达方式:一读,聚焦几个提示语,让孩子们知晓表情、动作的描绘能显现出争论的激烈程度;二读,句式互换,比较朗读,让学生真切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感知反问句是争论时常用的句式;三读,抓关键词,感受“争论不休”的情境,在角色朗读中把语言演绎成生动的情境,加深理解和感受。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和品味中,达成文本“言”与“意”的有效融通与转换。】三、小组合作,讲述故事1.这个故事选自《笑林广记》,是个笑话。怎么才能讲得让大家都笑起来呢,谁来支两招?【据生回答相机板书:语言、语气】
6、2.出示合作提示,活动二:1.小组内再读读2-5自然段,运用课文语言或者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小组内轮着讲故事,或者分角色讲故事,做好展示的准备。★友情提醒:如果能注意语气,加上表情、动作,那就更好了!3.学生小组合作讲述。4.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学生评价。5.小组分角色展示。【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该环节基于学生讲故事的教学现状,即将讲故事与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等同起来。重点扣住讲故事的“语言”和“语气”,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通过想象激活孩子的言语表达,将哥儿俩争论的场景进行了
7、合理的拓展和补充,从而达成练习有创意地讲故事。做到既基于文本语言,又高于文本语言。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既关注了学生个体的讲述,又关注了小组合作的讲述,在相互评价与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这样的设计立足学生学习的实际,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编者意图。】四、总结留疑,指导书写1.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学会了讲故事。课文中这个故事是盛老师讲给孩子们听的。那盛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呢?同学们听了又有什么启发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研读。2.出示故事中的五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
8、特别难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3.师范写辩、嫩。4.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5.反馈点评。6.布置作业①练习书写本课生字,做到工整、美观。②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基于文本体式,作者是怎么把它的道理揭示出来的?这应该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故结课时的留疑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再次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程标准提倡,每个学段都要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