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ID:39126113

大小:226.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25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_第1页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_第2页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_第3页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_第4页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选贤与举士: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选士制度选士制度:即人材选拔制度。国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人材,以补充政府官员队伍。西周——春秋——汉代——魏晋——隋唐一、西周的选贤贡士制度社会基础——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根本目的——引导、控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是对世袭制的一种补充。入选者极少,但意义重大。(一)内容任官贡士乡举里选和诸侯贡士。每年考察,逐级推荐。三年一大比,选中者任官或入国学深造。学校选士造士:庶民——大学——九年学习而大成进士:选优向王申报,审选、试用、任官(二)教育管理功能展示教育的目标与

2、方向——德行和艺能兼求规范和完善教育内容——乡三物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渊、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施社会教化二、春秋战国的用士养士制度古籍的“士”:指成年男子。西周的“士”:指一个社会等级。政治上,隶属于上级贵族,缺乏独立人格;经济上,有一定土地,可不劳而食田;文化上,身通六艺。春秋战国的“士”:指以知识和技能谋生的人。(一)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用士,即以士为官吏;养士,即给士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礼遇。“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二)用士养士制度的特点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公

3、室和私门都竞相用士养士;不拘一格,没有贫富贵贱、国别学派等条框限制;士之间关系平等,竞争的资本是智能;士与国君之间双向选择,有充分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三)用士养士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士阶层的出现是私学产生的重要条件;用士养士风尚是私学发展的内驱力。(四)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思想识选人才研究的核心问题用识人之方孔子——“听其言而观其行”孟子——“听其言也,观其眸子”《吕氏春秋》——“八观六验”“六戚四隐”“八观六验”通过各种境遇和情绪下的表现,观察考验其品德、志向、见识、才能。“八观”——显达时看其礼遇的是什么人居高官

4、时看其推荐的是什么人富有时看其济养什么人听人言时看其采纳什么意见居家休闲时看其所好学习时看其所言穷困时看其所受卑贱时看其所为“六验”——投其所好验其节操使其享乐验其邪念使其愤怒验其气度使其恐惧验其与众不同之处使其悲哀验其仁爱之心使其困苦验证其意志“六戚四隐”通过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种种表现了解其人的真伪和善恶。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四隐——朋友、熟人、乡邻、亲信三、汉代的察举制察举,即考察后予以荐举(一)察举科目常科:即经常性科目,每年由州郡长官荐举人才。●孝廉,即察举孝子、廉吏,重德行两汉最受重视的常科。“在家为孝

5、子,出仕做廉吏”●茂才,亦称秀才,重才能主要选拔奇才异能之士特科: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的特别选士科目。●贤良方正科。选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童子科。选拔12—17岁之间的博学通经者。●明经科。选举通晓经学之人。●明法科。选举明习法律之人。(二)教育管理功能推动了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体现了尚贤任能的精神,促进了私学的复兴。发展了人才考核的方法。察举制将考察和考试相互结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孕育了科举制的萌芽。(三)察举制的缺陷主观性强,标准不具体、不统一,难以保证公平竞争。逐渐蜕变为官宦结党营私的工具。“举秀才,

6、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四、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中正官根据德行、道艺及家世,将士人分为九品,择上品任官。始创于曹操,具体实施于曹丕。(一)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察访行状(即言行表现和道德才能)察访家世评定品级(上中下九品)逐级上报,授官中正官对所定品级“清定”(二)九品中正制的评价选士制度的革新,察举制的发展。门第和品行兼察,激励士子积极进取。中国人事档案的开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五、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科举制,606年创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察举制发展的结

7、果。是选士制度的伟大进步,代代相沿,推行1300年之久(一)唐代科举制的实施分类:常科和制举考生:生徒和乡贡时间:省试在每年的春季三、四月份内容:主科——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其他——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方法:贴经——填空题墨义——简答题策问——论述题诗赋——考察文化修养和文学水平科举及第:苦读生活,十分艰苦应试过程,非常羞辱一经及第,无比荣耀“登龙门”:曲江大会、杏园宴、慈恩塔题名(二)宋代科举制的改革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沿袭唐制,实行制度改革宋代科举制度改革殿试弥封誊录锁院三年大比其他改革扩

8、大录取名额;实行“恩科”,赐科举出身;殿试后直接授官;状元衣锦荣归,立牌坊彰表。(三)明清科举制的演变封建统治日趋没落科举制度穷途末路1.学校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仅有明经一科,三年一次,考试分三级殿试会试乡试皇帝主持京城举行省城举行童试地方举行的资格考试院试府试县试2.科举考试内容狭隘考试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