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

ID:39124757

大小:1.26 MB

页数:215页

时间:2019-06-25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_第1页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_第2页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_第3页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_第4页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学中温里至驱虫》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温里剂〔目的要求〕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组方配伍规律及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理中丸、四逆汤、当归四逆汤。3.了解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回阳救急汤、阳和汤。一、概述1.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里寒证阴寒之邪,在脏腑经脉所致之病证中焦虚寒证阳衰阴盛证亡阳虚脱证寒凝经脉证3.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2.适应证4.组方配伍要点温热药(祛寒)配伍温补阳气药(补虚)因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则阴盛,阴盛则生寒5.使用注意事项(1)辨清里寒证的真假,真热假寒

2、证忌用。(2)素体阴虚或失血者宜慎用。(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调整温里剂的剂量。(4)阴寒太盛,服药出现拒药现象者,宜配伍反佐。理中丸君:干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臣:人参——补气健脾,强壮脾胃佐: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佐使:炙甘草——益气健脾,合干姜温补脾阳;调和诸药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药配伍]〔主治证病机〕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脘腹疼痛、吐、利、不欲饮食。脾阳虚不能统血——阳虚失血。生化乏源,土不荣木肝失所养,虚风内动小儿慢惊风(慢脾风属虚寒)。水津不化,脾不摄涎——喜唾涎沫。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上乘胸中阳位——胸痹。[加减

3、变化]1.脾胃虚寒重证,或脾肾寒加附子温阳祛寒——附子理中丸(《和剂局方》);加附子、肉桂——附桂理中丸,温阳祛寒之力更强。2.呕吐甚者,加砂仁、半夏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砂半理中汤。3.呕吐、腹痛、寒胜者,加丁香、吴茱萸温中止呕,祛寒止痛——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4.下利重者,加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五君子煎(《景岳全书》)。5.兼外感风寒表证者,加桂枝解表散寒——桂枝人参汤(《伤寒论》)。6.兼痰饮者,加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理中化痰丸(《明医杂著》);兼痰饮喘咳,再加苏子祛痰降气,平喘止咳——理中降痰丸(《杂病源流犀

4、烛》)。7.阳虚失血,妇人崩中漏下,加阿胶、艾叶,干姜改炮姜以温中止血——胶姜理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四逆汤[主治证病机]少阴病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肢体失于温养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火不生土脾肾虚寒腹痛,呕吐下利阳虚则神衰——神衰欲寐心肾阳衰寒厥证无力鼓励血脉——脉微细[治法]破阴回阳救逆法。[方药配伍]君:生附子——温壮元阳,破阴散寒,回阳救逆温中散寒助阳通脉合附子则助阳祛寒回阳救逆之力大佐使:炙甘草益气补中,合干姜以温守中阳制姜,附之辛烈,使破阴复阳而无阳气暴散之虞;调和诸药回阳救逆臣:干姜[临床运用]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以四肢厥逆

5、,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2.原方为寒邪入里,阳衰阴盛之四逆证而设,但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无论是外感病,抑或内伤杂病,只要出现亡阳四逆之症候,均宜本方急救,待阳回后再图本论治,如现代医学中的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失水性休克等,表现为亡阳四逆者。当归四逆汤[主治证病机]素体血虚外受寒邪寒凝经脉血脉不利[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阳气不能外达四末血脉失于充盈寒凝血脉不利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血虚寒厥[方药配伍]君桂枝---温经散寒,行血通脉臣细辛---助桂枝温经散寒,并止痛佐:通草----通血脉使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大枣重用以

6、助补血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补血行血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血〔临床运用〕原方为血虚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而设,后世则广泛运用于腰、股、腿、足痹痛,妇女痛经,男子疝痛,脱疽,冻疮等属于血虚寒凝之证。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的鉴别:四逆汤:回阳救逆。治阳衰阴盛之寒厥,厥逆重,伴衰欲寐神,恶寒蜷卧,脉细欲绝等全身虚寒症候。当归四逆汤:温经养血通脉。治血虚寒凝经脉之寒厥,四肢厥寒较轻,不过肘、膝关节,不伴全身虚寒证,脉细而不微。第七章补益剂[目的要求]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7、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3、了解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炙甘草汤、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右归丸、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教学内容]一、概述1、概念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2、适应证虚证─-气、血、阴、阳亏虚不足的病证。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4、补法及其配伍要点(1)补法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为目,使补有针对性。(直接补益法)(2)“虚者补其母”。(间接补益法)(3)久虚不复,注重补脾肾。(

8、4)血虚补血,常配补气。(5)阳虚补阳,常配补阴;阴虚补阴,宜佐补阳。(6)补阳常兼补气,补血常兼补阴。5、使用注意事项(1)辨清虚证的性质与病位予以补益,使补有针对性。(2)辨清虚实的真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