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

ID:39076166

大小:67.5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_第1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_第2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_第3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_第4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辩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特征、认定、立案追诉量刑处罚及辩护指南目录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3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行为手段4(一)客观表现(行为模式)41、行为人利用了其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52、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53、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54、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6(二)犯罪客体(侵害的社会关系和犯罪对象)7(三)主观方面(主观动机)7(四)犯罪主体(哪些人会成为犯罪主体)8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追诉标准8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量刑和处罚标准9五、如何认定利用影响力

2、受贿罪12(一)罪与非罪:严格以犯罪构成要件来认定12(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诈骗罪13(三)离退休(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的认定13(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151、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通谋。152、国家工作人员接受特定关系人的教唆。163、国家工作人员指示特定关系人接受贿赂。164、国家工作人员事先知情。165、国家工作人员事后知情。176、国家工作人员不知情。17六、资深律师如何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进行有效辩护1738(一)以是否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无罪或罪轻辩护18(二)以受贿系主动索取还是被动收受等作

3、无罪或罪轻辩护18(三)以涉案数额或犯罪情节作无罪或罪轻辩护18(四)以是否具有自首、坦白交代等情节作无罪或罪轻辩护19(五)以其他法定理由或罪轻情节作无罪或罪轻辩护20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典型案例21(一)王某与妻子离婚但仍利用其对妻子父亲的影响力受贿获刑21(二)王某某利用担任烟草局局长司机的影响力受贿与其情妇共同获刑22(三)郑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24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26(一)刑法26(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30(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

4、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0(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34(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34(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3638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增加的一项罪名,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5、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上述行为。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涉及受贿犯罪的罪名有五个,除了上述所说的利用影响力行贿罪之外,还有以下四个罪名与行贿犯罪有关:(1)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

6、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另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这种行为属于间接受贿。(2)单位受贿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上述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38费的,以受贿论。(3)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或者

7、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4)介绍贿赂罪。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是介绍贿赂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行为手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特征,即犯罪的客观方面(行为模式)、犯罪客体(侵犯或破坏的社会关系)、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动机)、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行为人)。(一)客观表现(行为模式)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

8、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