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25568
大小:15.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铜北润杰年级(班)八(3.4)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课题5.我的童年主备教师陈颖授课教师陈颖课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肃然起敬、万象更新、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等词语。2.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贫困、单调的童年经历,把握文章叙事结构特点。3.品味、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贫困,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感知文章内容
2、。2.学习文章小标题叙事结构的写法。突破方法:通过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巧妙设疑,适度点拨,小组讨论探究文章写法特点。难点:品味探究重点文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感悟。预习提纲教师:查阅作者及《季羡林自传》相关资料,教学所需要的课件。学生:课前写写自己童年的一些经历和感受,阅读课文,查阅字典,理解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阅读疑问;导学主体(学生)主导(教师)一引思定向一、交流预习,识作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伶仃..língdīng一垄.lǒng扛.káng大件龙肝凤髓.suǐ麦穗.suì溺.nì爱蹿.cuān房越脊门楣.
3、méi浑噩.è宁.愿nìng2.解释下列词语。肃然起敬: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浑浑噩噩:浑浑:深厚3.简介作者。(投影资料)季羡林(1911—2009):出生于山东清平市一个农民家庭,字希逋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
4、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习以为常: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学者、翻译家、作家,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被人奉为中国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作品有散文随笔《赋得永久的悔》《牛棚杂忆》等,译著《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二整体感知二、导入新课,话童年师: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交流讨论:生1:童年像一朵花,一朵多姿多彩的花。生2:童年,像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生3:童年就像一缕烟花,虽然美丽但却短暂„„)师:
5、可是有人在提到童年时却这样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这个人为什么会如此来形容自己的童年呢,下面让我们走进季羡林《我的童年》,去感受他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去寻找答案吧!三、感知课文,谈感受师:自由朗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季羡林出生在怎样的家庭中。(生交流:①“我们家”是全村最穷的,②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③家徒四壁,一贫如洗。2.请学生谈谈读后有哪些感触?教师整理。(生交流:①作者的童年生活贫困。②作者童年时代的社会没有混乱、黑暗。③作者童年没有受教育,读书的好条件。④季羡林的童年是平凡单调
6、的。)自由朗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下列问题三合作探究四、细读课文,析内容师:小组合作,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主要按什么顺序写童年生活的?(作者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艰苦生活。)2.通观全文,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结构文章有什么好处?(生讨论交流: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内容突出,叙事条理清晰,让读者对重点内容一目了然。)3.作者第一段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学生交流讨论:作者生于黑暗、混乱的旧中国,再加上家境贫寒,童年生活一直十分穷
7、困艰辛、单调枯燥,没有留下任何丰富多彩的美好记忆,所以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师:季羡林的童年单调枯燥,毫无趣味,物质贫乏、教育落后,可后来却也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师,请同学再读全文,思考通过文章学习,同学们有怎样的人生感悟?生:自读课文,交流启迪。4.课文回忆“父辈们”这一段部分是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生交流讨论:插叙,叙写了我们家父辈们艰辛的生活,交代我们最穷的原因。)5.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建议学生用“作者经历了________的童年,表现在________”的句式,)(生:细读
8、全文,交流、讨论、明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