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

ID:39000773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窗》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窗》是一篇小小说,文笔优美,哲理深刻,其结尾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发人深省。文章篇幅短小,如何带领学生有层次地把文章读细、读深、读透,并引发他们的一些人生思考,是本次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从情节、人物、环境、主旨等方面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并以之作为教学的纲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学生对这四个问题的反应和回答也是教师考量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尺度。对小说主旨的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提取抽象意义,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

2、辨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情节,能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  2 分析人物形象,揣摩文学作品的主旨。  3 体会写作技巧:对比手法和结尾艺术。[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展开对人性善恶、美丑的探讨,进而领悟小说的主旨。  [教学方法]  个人思考,同伴启发,教师引导;在讨论中形成自我认识,在探索中关注细节,在续写中深化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1.导入语: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 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看

3、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恶作剧地说:“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后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人的内心决定人的视野和行为,心中充满真善美的人,看到的就是美丽快乐的世界。下面我们让共同走进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见证人性的善良与丑陋!2.投影目标,学生齐读投影在黑板上画好一扇窗二、预习反馈参与小组交流与展示(学生交换批,概括学生预习作业中的问题,一学生归纳四字词语)三、活动设计活动一:初读

4、,整体感知交流“课前预习”第三题,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组内研讨→全班展示)(穿插指导“概述”的方法:一、要抓住主要人物;二、要抓住关键词;三、将人物与情节联系起来。)明确:医院的一个狭小病房里,有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一个靠窗,一个远窗,他们只能通过一扇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开始,他们的关系很融洽,靠窗的病人每天向另一个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这成了他们最大的享受。但远窗者在享受同伴讲述的同时产生了嫉妒,为不能占有窗边、亲自看到美景而苦恼。一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病危,另一个病人见死不救,看着他死去。最后他如愿获得了靠窗的位置,可他看到的窗外却是一堵墙

5、。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层面是考查学生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对主要情节有遗漏时,教师要组织同学或自己进行补充。第二层面是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学生只有把小说的主要情节了然于胸,才能为下面的讨论和延伸奠定基础。 活动二:二读,品点人物二读课文,圈点批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两个人中的某一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读一读,看看用了什么手法。A.靠窗的病人是的人B.不靠窗的病人是的人(小组选定人物→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汇总→组内尝试展示→全班交流)小组

6、汇总:心理描写,衬托,铺垫,反衬,对比,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1【可以这样回答:我觉得靠窗的病人是个……的人,因为他……】(示例:我觉得近窗者是个对病友的无私关爱、做事能持之以恒的人,因为他不仅牺牲自己的修养时间与精力,为远窗者描述窗外并不存在的美丽风景,而且能“每天”坚持,每天两小时,足见他对同伴的爱之真切与爱之持久。)靠床病人:善良、乐观、热爱生活、道德高尚……2.心底有阳光,眼中才有风景。一起看看靠窗的病人眼中的窗外风景(4-5节)。(1)自由读一读这一部分,画出景物,品一品。【公园里的美景散发着他生命热情和精神活力:自由的生命

7、(湖水、野鸭、野鹅)、和谐的生活(孩子喂水禽、玩游艇,情侣散步)、美好的憧憬(玫瑰、牡丹、金盏草)……近窗者所描述的一切,都是他美好心灵的写照。他在描述美丽、明亮、芬芳,其实也是在坦白自己的高尚、赤诚和完美!】(2)作者花300多字的篇幅在惜墨如金的小小说(千字小说)中写虚构的窗外之景,你认为有必要吗?【作用:a.塑造形象:这美丽的心造虚景,恰是近窗者美好的心灵图画。b.推动情节:正是这美好的窗外风景,点燃了远窗者心中的妒火,于是后面的见死不救才有了可能;c.形成对比:虚构的风景越美,秃墙的讽刺越深。人性美丑的对比才越强烈。】3.你觉得这个远窗者

8、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判断与根据。(引导学生6-14节中寻找文本依据,相机指导朗读,学会概括表达。)(参考:自私、冷漠、残忍、虚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