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

ID:38988897

大小:7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_第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_第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_第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设计设计者:余艳设计时间执教时间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想: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贯穿了学生们整个中学时代。希望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春望》的基础上,能对他有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他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以及“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不断的品读中感染学生,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诵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味。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3.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的博大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意境。学习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主问题导学设计:你从这首诗歌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第1课时教师导学预设学生主体活动个性修改一、创景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PPT一“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这幅对联是为历史上一位伟大诗人所题写的,大家读一读,看对联中所写的诗人是谁呢?(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杜甫,学习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2.解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1.学生结合“野老”“诗史”“草堂”等词语来理解杜甫。2.说说自己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二、小组互学同学们,通过预学,你们对课文一定有了很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交流,对不懂的地方相互相帮一帮。开始吧——1.小组交流互学。2.对组内汇报展示的内容重点讨论、演练。三、交流探究(一)初读感知1.看来同学们预学还是比较扎实。这首诗怎样读出它的韵味和情感呢?哪一组的代表先来读一读?(朗读指导: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第二步:指导读出诗句的节奏;第三步:读出自己对诗歌体会到的情感。)交流活动一:展示朗读。(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2、尽量读出自己

4、所体会到的情感,读出语气的起伏变化。)2.其他小组评价。3.全班齐读。42.大家把诗歌读得这样流畅,并读出了作者的情感。那么请大家说一说: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什么,他想表达的是什么?3.诗歌可以分为几个小节?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并试着提炼成四字小标题。(怒风洒茅群童盗茅漏雨难眠渴望广厦)(二)诗歌赏析1.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的交流,我们初步了解了诗人的生活,(课件出示:在那个秋风怒号的夜晚,诗人经历了“怒风洒茅”“群童盗茅”“漏雨难眠”这一个个不幸遭遇,你从诗人描写的这些情形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心情?他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选择其中的一个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你

5、的理解。点拨预设:预设一:品味“怒风洒茅”——急1.你从诗人经历的“怒风洒茅”的遭遇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哪个组来说说你们的理解?——2.你们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作者当时的心境吗?(急)3.你们从诗歌的哪些描写中感受诗人的“急”。提示:联系已学过的《春望》理解。4.是啊,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么不让诗人焦急万分呢?你们能把作者的这种焦灼万分心情读出来吗?过渡:诗人除了秋夜遭受暴风的袭击,还遭遇了“群童盗茅”,你们从中又感受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我们来听听组理解。预设二:品味“群童盗茅”——叹1.请用一个字对这

6、幅画面中作者的心情进行概括。2.作者在“叹”什么?(自叹的内容:一是自己的苦;二是周围人的苦;三是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3.链接材料二:交流活动二:交流诗歌大意。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作者在一个秋夜茅屋被秋风吹破后想到了和他一样的人,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感情。)交流活动三:梳理诗歌的内容。1.说说诗歌可分几个小节?谈自己对每一节的初步印象,整体画面。2.根据诗句试着提炼成四字短。学生自学后,小组长组织交流,根据交流,选择一个情景重点讨论,再派代表展示。交流活动四:倾听八月风声——感诗人心中之。1.学生抓住“号”“卷”“洒”等字体会秋风之声,秋风之力,秋风之猛。2.想象当

7、时的画面。3.尽量读出所理解的诗人心中的那份“急”。交流活动五:聆听诗人心声——品味诗人之。1.说说概括为“叹”这个字的原因。2.交流作者“叹”的内容。4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中,安指安禄山.史指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安史之乱起于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结束于763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前后近八年之久.当时整个中原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师过渡:所以,杜甫不仅为自己叹息,更为和他一样流离失所、受苦受难的天下百姓叹息,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