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62843
大小:5.15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19-06-22
《《浙江大学马原》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浙江大学郁建栋电子邮箱:yujiand@163.com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与实践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客观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讨论:奴隶有没有哲学?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谁是世界的本原两者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对物质的不同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
2、客观实在)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对精神的不同理解:主观唯心主义(精神=心灵、感觉、意志)客观唯心主义(精神=理念、绝对精神、上帝)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康德哥尼斯堡(加里宁格勒)的康德雕像康德谈爱情:“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她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她接触孤寂,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色的神秘缩影。”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
3、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康德是第一位给自己的哲学挂上“批判”招牌的哲学家,他赋予“批判”以新的理解和作用,认为“批判,而且只有批判才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经过充分研究和证明的整个方案,以至一切办法,别的途径和办法是不行的”,他把自己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呼吁用“人类理性”去批判一切,但是康德同时也预见到“批判”道路的艰难。康德的三大名著:《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对康德哲学而言,批判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对中世纪经院哲学、教会的批判,其目的在于弘扬人的理性,弘扬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其二是指对理性
4、自身的批判,其目的是批判对理性的独断理解,提醒人们认识自身的局限性、有限性,告诫人们在关注科学研究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应当重视人的精神境界问题对人的意义问题。康德认为,批判的后一种意义更重要。因为,批判的价值在于将笼罩在理性头上的“神圣光环”去掉。(旨在反对教条主义,促进人们合理地使用自己的理性能力。)理性在康德哲学中具有双重的含义:其一指科学认知能力,相当于理智;其二是指人的批判和自我批判能力,思考无限问题的能力。理智是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它与感性共同完成建构科学的任务;理性是一种反省批判能力,它在差异性的批评中,指出传统的不足,提出新的发展方向,提出新
5、的思维视野,从而推动自然与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发展。康德关于现象与本质关系的不可知论。这一理论受到黑格尔的批判。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庄子语录:“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
6、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对世界怎么样,即世界是联系发展,还是孤立静止的不同回答被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社会的客观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即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7、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又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列宁列宁的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既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注意:第一,哲学的物质概念揭示的是所有物质的共性,它是从所有事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第二,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矛盾关系中定义物质的。意识,从它的起源来说,既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就它的本质来说,既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更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