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ID:3889161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段洪涛阜新市彰武县冯家九年制学校一、概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人教版初三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选自先秦诸子散文,是表现儒家思想的经典篇目。采用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构行文紧凑完整,篇目短小精悍,是对前面学习的议论文进一步的延伸与运用。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读文,学习文言文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原文。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届学生尖子生没

2、有,素质中等。但经过近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篇幅长,生字新词不多,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而教学方法以学生预习,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导学相结合。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从学生的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预习检查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师指名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适时点拨(屏幕出示相关资料)2、学习字词(屏幕出示生字,指读生字,学生集体正音)3、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4、学生齐读。(以读为主,在读中记忆字音,读出停顿,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四)、理解课文(本文篇幅短小,只有学生预习很容易,保证后面的课文翻译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的质量)以学生自主理解,合作答疑为主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2、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

4、中的疑难问题3、学生讲解课文大意。   4、检测练习屏幕出示习题:解释加点的字词发()举()苦()饿()喻()拂(fú)()拂(bì)()曾()空乏()劳()恒过()衡()(五)分析课文屏幕出示1、课文开头列举六位圣贤的事例是什么修辞?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5、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习了本文有什么启示?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老师适时指导、点拨。  (六)、总结本课越王勾践在灭国的困境中励精图治重振国家,但在顺境中沉溺安乐最终重蹈覆辙,就是本课给我们的启示逆境使人奋

5、进的道理,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七、教学评价设计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从预习的情况,课上的讨论发言的状态及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由组长和老师共同评比,学生自我对照,查找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