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48581
大小:16.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常延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美。2.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3.仿写。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能不能联系课前积累的有关秋的诗句,说说秋天给你怎样的感觉?曹操的
2、眼中秋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苏轼的眼中秋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杜甫眼中的秋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课前对诗歌作者、体裁、写作背景的预习情况。(完成课件出示的习题)1、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
3、是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晚年隐退。曲词豪放洒脱。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3、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三、朗读诗歌,体味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明确:引导学生用“舒
4、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凝重、哀伤的感情。4.解释“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四、深入探究,品析鉴赏。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1.哀景:枯藤、老树提问: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感?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2.领会诗歌创作中意象的运用:什么是意象?(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融合就是意象)3.还有哪些景
5、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全曲中的意象,试着品味这些意象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明确: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树老藤枯而显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心绪;鸦归巢加重思乡愁绪。瘦马古道行走增加孤独悲凉之感;西风寒冷添凄冷之意。夕阳西下倍添回乡无望之感伤。4.质疑探究:小桥、流水、人家表现出的是静雅、安适、温暖的境界。这句的基调是否与全曲的悲愁基调不和谐呢?这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样的景和作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勾起了游子思家的急切心
6、情。运用衬托(反衬)写法。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人贵直,文贵曲。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五、拓展延伸,仿写练笔。1.思考:这首词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写法呢?明确:罗列法。2.仿写要求:学习马致远,把看到的东西一一罗列出来,押不押韵都可以,记住格式是5句,字数是6、6、6、4、6,题目是《天净沙教室》。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前把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拍照,课上呈现交流。2.仿照《天净沙•秋思》的写法,用几个写春天的词语也写一首小令,来表
7、达自己快乐的心情。背景“夕阳西下”或者“旭日东升”任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