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07839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坏境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教学素材集锦1、诗词歌赋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自然界生物,把与生物学相关的诗、词、歌、赋收集起来,在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有感而发,不仅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也会因教师的知识渊博而“亲其师,信其道”。如在新授“生物与环境”导入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讲到“外界条件对根吸收水分的影响”时,可顺吟李绅“悯农”中
2、“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然后提问学生:田地为什么要经常锄呢?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他们:经常锄地才能使土壤松软,空气流通,根的呼吸作用才旺盛,根的吸收矿质养料能力才能增强。通过这样的讲解,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讲到昆虫的发育时,我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此时,我却说:“不对”,我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蛾。学生感受到:噢!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积
3、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了更高的学习热情。 再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也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类似于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使用各种妙
4、语,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平时搜集好这些素材,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2、谚语 谚语是前人认识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用精练、押韵的语言归纳而成,已得到民间普遍认可,并广为流传。课堂中适当选择运用,既能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又能使学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现象,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如:“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充分体现了生物间的种内斗争。它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
5、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再如“树怕伤皮,不怕空心”这一谚语则充分说明了植物内两种运输线的作用。植物体内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之分,木质部中的导管,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里及植物全身。韧皮部中的筛管,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输送到根部及植物的全身。树干空
6、了,导管并没有中断。树皮坏了,筛管被切断,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会“饿死”,直至整棵树枯死。 此外,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这正是对食物链的生动描绘。我们还熟悉这样一句最通俗的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薄泥。”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著名的生态学家林德曼才得以从食物链角度揭开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奥秘,发表了轰动生物学界的第一篇论文。 这样的古谚语还很多:“飞蛾投火”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作茧自缚”说明生物适应的相对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等等。3、谜语 猜谜
7、语是中国一项传统文化,把生物主要特征、本质规律囊括起来,形成生物学谜语,或收集民间相关生物学谜语,在课堂中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花生”,又如“小姑娘,穿红袄,庄稼上面来回跑,七个黑点像星星,专吃蚜虫本领高——七星瓢虫”,这些谜语能使学生很容易抓住某一生物或现象本质特征,不易混淆。4、成语 成语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创造、筛选形成的文化精华,它能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语言浓缩精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与生物学相关的成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生物学
8、原理,如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到条件反射时,可引用成语“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这些成语既简洁形象,又通俗易懂,在课堂中抓住时机用一用,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