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

ID:38790083

大小:123.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_第1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_第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_第3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_第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

2、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

3、境的重要性。 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二、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来进行的。由于本次探究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三个探究活动,在前两次的探究中,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们会再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的过程。如何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入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在接下来的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处理上,教师想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还不太熟悉,尤其对探究过程中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此外,如果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无法预知和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将探究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制定计划、评价计划、完善计划、实施计划的一部分”这一流程进行教学,把观察记录放在课后

5、进行,而探究结论的汇报与交流则在下一课时进行,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由于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无法亲自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的,所以在本课结束前,教师设计了为学生播放种子萌发瞬间过程的录像片段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悸动与神奇,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 三、教学方法、理念 七年级的学生,有好奇心强,动手能力一般的特点。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两周前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等工作;再在本

6、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合作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四、教学步骤活动一:课前准备,情境引入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80年,越国以发生了大饥荒为由向

7、吴国借了一万石粮食,吴国以苛刻的条件答应了。到了第二年,越国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在向吴国还粮食的时候挑出了颗粒饱满的稻谷,全部煮熟嗮干后如期还给了吴国。吴王夫差看到越国送来的稻谷颗粒饱满,便下令把越国归还的一万石稻谷全部作为种子发放到全国各地播种。结果第二年吴国颗粒无收。为什么越国归还的稻谷会导致吴国第二年颗粒无收呢? 活动二:汇报交流,我想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推荐器材:四个罐头瓶、吸水纸、标签、水、小麦种子、小勺。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实验

8、设计,设计对照实验。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