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57874
大小:18.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设计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在本节中灵活运动。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它排泄途径。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二、教学分析:A、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五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
2、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B、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泌尿系统的一些知识,但是在《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中依然会遇到许多新的概念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重点内容,那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思想,利用学生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神秘感,创设出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2)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2、能力方
3、面: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尿液的形成难点:学生对肾小球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四、教学方法:A、教法本堂课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将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尿的形成是本节的重点,先通过课件整体感知,然后分段对比,引导推测,使学生理解肾小球和肾小囊的作用,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逐步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测和总结能力。B、学法:可以
4、采用观察归纳、讨论探究,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等方法,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会学生从资料、图像和动画过程中捕捉信息,充分利用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已有知识来获取新知识。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排出哪些废物?结合平时的观察,说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征?引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认识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学生阅读课本肾单位部分,结合教师多媒体课件,识图回答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肾小球是个血管球,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
5、。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2、多媒体动态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探究,归纳特点。Flash动画形象,直观、生动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总结归纳。血液 肾小球的过滤 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 形成尿液师生共同总结:血液是人体内的河流,而肾脏是人体内的污水处理器3、资料分析,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1)教师展示资料 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g/mL)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血浆907.000.100.720.03原尿990.000.100.720.03尿液950
6、.000.001.502.00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23页讨论题1、2。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血液收集的人体代谢废物(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都消失了。在肾脏内形成了尿液,从而排出了体外。(2)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和排出的尿液量不相等,而且差别很大。因为原尿中有很多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了。所以排出的尿量比原尿少了很多。4、尿液的排出教师提出问题: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为什么尿的排出却是间断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识。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5、排尿的意义。学生讨论总
7、结:尿液的排出,不仅起到排泄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三、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分析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回答有关问题,板书设计: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二、尿的形成过程三、尿的排出四、排尿的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