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

ID:38729765

大小: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8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1页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2页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3页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4页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改理念下“235”阳光课堂模式的构建重庆合川区云门小学李喜胜王明理“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会有学校的未来”。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教学变革: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使教学不再是一对一的单个活动;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课堂教学阶段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序化和模式化,从而使教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而不会出现混乱无序现象,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第三次是美国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被誉为是教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其理论和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但这个中心论却导致

2、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原因在于杜威和他的追随者没有提出和形成一整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普适性的体现学校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今天,世界范围内对这三次改革的评价和修正实践是:坚持班级授课制,但缩小成班额,同时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否定凯洛夫的教育理论,认同杜威的学生中心学说;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庆市合川区云门小学经深入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235”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一、“235”阳光课堂的内涵“阳光”: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期盼和追求。课堂教学中的“阳光”,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状态,我们认

3、为阳光有两个重要的性能。1、阳光具有普照性。即人人得到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122、阳光具有光合作用性。即人人获得成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235“阳光课堂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系统,既是指教师群体课堂中的杰出者,又是指教师个人自我超越后的优质课堂,是生本的课堂,强调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要突出学生本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相信学生,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活教,先学后教,阳光育人。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唤醒师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共识、共享、共进。“2”即“两案”:预习案、导学案;“3”即“3原则”:分组学习、分类指导、

4、分层达标;“5”即“五环节”:预习反馈(约3分钟)——导学识标(约3分钟)——自主探究(约12分钟)——展示点拨(约12分钟)——反馈训练(约10分钟)。二、“235”阳光课堂的理论基础。(一)“2”案的理论基础。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云门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学习、探索得出使用预习案、导学案的结论。“预习案”主要贯彻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它既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5、手段,它促使课后作业减少,并使课堂向前延伸,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主要贯彻的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思想,它是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灵魂,是“生本课堂”“抓导重学”的具体体现。导学案的活用,具有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作用,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2(二)“分组学习”的理论基础在我们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6、的“协同教学实验”。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LearningTogether),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

7、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教育学理论认为:12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组织方式变革论认为:"小组学习,即作为一个小组展开学习,将是正在出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