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

ID:38684642

大小:5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_第1页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_第2页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_第3页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_第4页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原作者:福州市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秀财原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文本资源非本人原创,特此声明。整理发布:Michael.Z考试,是教育测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更是我们调整教学、完善教学、使教学发挥最大功能的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之一。因此,如何编制客观、公正,编制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的试题,力求达到考试的诊断、改善和激励等正面的导向作用,是命题者的共同追求。本文从如何根植现行教材,针对课本重点知识,利用常见题型,进行编题和改题,谈谈笔者的一些肤

2、浅认识。一、编制试题的内容的确定本文主要谈谈关于综合题的编制。准备编制试题前,要先确定考试的性质、内容范围和难易程度,了解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即学生已学过哪一些数学知识,如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以及这些知识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状况,具备解题能力的程度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编题时才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数学试题的编制1.采用课本原题为模型进行编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数

3、学命题的选材应尽量源于课本,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这样也使得考生没有陌生感,让考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解题的信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编题方式。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半期时,学生已学过一次函数和全等三角形,现在想编一道关于一次函数和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题,八年级(上)P35第7题为:点P(x,y)在第一象限,且x+y=8,点A的坐标为(6,0),设△OPA的面积为S.(1)用含x的解析式表示S,写出x的取值范围,画出函数S的图象;1(2)当点P的横坐标为5时,△OPA的面积为多少?(3)△OPA的面积能

4、大于24吗?为什么?本题图形如图1所示,当P点在直线x+y=8上运动时,图中有四个三角形的大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只图1要对A点坐标和直线的解析式赋于恰当的数值,即可得到一道源于课本,又略高于课本,题型熟悉,又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好题。1题1如图2,已知直线yx4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点M的坐2标为(4,0),点P(x,y)是第一象限内直线AB上的动点,连接OP、MP.设△OPM的面积为s.(1)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的取值范围;(2)当P点在什么位置时,图中存在与△OPM全等的三图

5、2角形?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示意图,并说明全等的理由;(不能添加其他字母和其他辅助线)(3)在(2)的条件下,求P点坐标.如果让M点在y轴上,且有一条动直线的情况下,还可按如下方式进行设计。题2如图3,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点M的坐标为(0,4),点P(x,y)是第一象限内直线AB上的动点,直线MP与轴交于Q点.设△MPB的面积为s.(1)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的取值范围;(2)当P点在运动时,Q点在x轴上也随之运动.当Q点的坐标为多少时,图中存在与△OAB全等的三角形?画出所有符合

6、条件的示意图,并说明全等的理由;(不能添加其他字母和其他辅助线)图3(3)在(2)的条件下,求s的值.以上两题的设计都体现了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形结合、运动变化、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的设计从低到高,逐步递进,首尾相扣,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2.针对课本重点知识进行编题数学学科毕业考试的命题原则指出:试题应首先关注《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2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因此,抓住章节中的重点

7、知识,抓住知识本质的内容,上下联系,前后展开,不断尝试,必能编出较为满意的试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四章“轴对称”,本章以“对称”为主线维系各知识点的展开,轴对称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例如课本P135练习第2题为:如图4,△ABO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标出点B的坐标。受本题的启发,结合本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和第十一章的一图4次函数,可设计为:题3已知M(0,-2),D(1,0),△MCD关于y轴对称,直线l∥x轴,l分别与线段MC,MD(或MC,MD的延长线)交于A点、B点,如图5所

8、示.(1)求点C的坐标和△MCD的面积;(2)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当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P点坐标;(3)在(2)的条件下,求△ABM的面积.图5本题的设计以“对称”为重点,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采用使一边固定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动态讨论,适当降低了难度。设计的第(1)步,与课本雷同,使学生易于入手,并对第(3)步的解题起了导向与引路的作用。试题突出体现了解析思想、数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