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8046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磁铁有磁性》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当初之所以选这一课,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他们对此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本节中的实验有一定的探究性,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同时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而这些新的发现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科学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科学活动、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相
2、互启发,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教学最终落脚点则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磁铁有磁性》一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磁铁,从中获取更多的发现。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观察与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磁铁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玩磁铁的学生对磁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用磁铁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
3、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老师在和他们一起观察。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想要成功、想要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探究的热情也就异常的高涨。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时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
4、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二、抓、开、放、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共享。《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要争取“独家新闻”,同学们对交流共享非常感兴趣,课堂显得格外生动和充实。在课堂上同学们彼此之间津津乐道地交流共享,学生在观察描述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明白了磁铁的基本特点。《磁铁有磁性》一课是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线,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
5、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观察探究磁铁的活动,并且在观察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未能发现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我在备课时不断的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怎么想?会做出什么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用处处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际观察、研究,真正实现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以及用眼观察、用手、用脑去探究,获取新知识。亲身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课学
6、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使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三、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纸箱内藏入一块磁铁,在纸箱上面放一颗回形针。当我将磁铁放在箱子里移动时,回形针就在纸箱上跳舞了。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
7、的一种节目,回形针为什么会在纸箱上跳舞呢?这样就产生了小魔术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四、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制造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使得他们产生了跃跃欲试、向更深层次探究
8、的欲望。五、合理预测,适时引导。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尽量地凸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预测与假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展开自行探究活动的核心。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设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与假设后,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预测,不管合理与否,都应及时予以鼓励。当学生作出合理预测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