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ID:38669748

大小:1.26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_第1页
《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_第2页
《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5期晋中学院学报Vol.33No.52016年10月JournalofJinzhongUniversityOct.2016《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李瑞瑞1,李山岗2(1.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2.晋中学院科研处,山西晋中030619)摘要:《论语》是中国四书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所倡导的“天地人思想”与“仁”“义”“礼”“智”“信”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价

2、值观错位、道德滑坡现象不容回避。以《论语》为例,结合青少年价值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语》对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有益之处,旨在倡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词:《论语》;青少年;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16)05-0017-03一、《论语》倡导的价值观必须靠天下“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变“无道”为“有《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道”,改变当时礼崩乐坏的现状,实现他心目中举贤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荐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社会模式。[1]“君子

3、喻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简而言之,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并没有否定人们《论语》就是孔子教学时学生记的笔记,后经孔子弟对于利的追求,只是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要讲究子整理成书。所以《论语》的逻辑性不强,不是通过义,即要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引人入胜的故事介入或环环相扣情节扣人心弦,而而放弃了道德修养。孔子还列举了作为君子应该有是简单朴素的对话和讲课笔记。虽然是简单的事情的表现,如“君子周而不比”(《为政》),是说君子对但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论语》中多处文字被后人待天下众人应以公正之心,而不徇私护

4、短,不结党奉为经典,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营私;“君子不忧不惧”(《颜渊》),这是孔子与司马(一)“仁义爱人”的道德教化牛的对话,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仁”是《论语》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也是其思想子不忧不惧”,孔子认为,如果内心反省不感到愧核心。在《论语》中,孔子从不同角度对“仁”做出解疚,那就没有什么忧愁恐惧的了;“君子和而不同”释,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孔子总是能够应用“仁”去(《子路》),是指与他人交往中能够保持一种和谐友解决不同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仁”不同的善的关系,但在具体看法上不一定与对方相同;意义,可

5、谓是对“仁”的理解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爱人”是仁的最根本最本真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没步。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理想深重而长远,仁者爱人有“爱人”,“仁”就不存在。和仁人君子是孔子塑造理想人格的终极目标,渴望(二)“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能塑造承担历史使命的个人———“君子”。从大局来孔子做事特别强调要讲究分寸,过和不及都是看,孔子认为要改变天下人们所崇尚的社会风气,就要尽力避免的。在德怨处理方面,孔子的回答是“以[收稿日期]2016-04-08[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项目:“以孔孟荀为主的儒家思想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6、。[作者简介]李瑞瑞(1989-),女,山西柳林人,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李山岗(1965-),男,山西榆社人,晋中学院科研处,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7·ChaoXing李瑞瑞,李山岗《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直报怨,以德报德”,既不是以怨报怨,也不是以德社会现象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好奇心强,因此,有报怨,而是一种介于中间用公正、率直的态度和人许多青少年随波逐流,重物质、轻精神,对物质利益格处事泰然;在亲疏之间,孔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的渴求、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成为生活目标

7、,但沉溺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于物质生活必然导致“善”“义”观念的淡化。斯疏矣”(《里仁》),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跟在(二)重私利,轻公利朋友身边,说明你们即将疏远;在角色定位方面,孔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普遍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意为不在那具有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的特点,他们意识到实现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这是儒家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进步,在竞争激烈的一贯的处世态度,即所谓的“名分”,不在其位而谋社会环境中,这一特点无疑具有优势,[2]但是,过分其政,会

8、被认为是“违礼”之举,有僭越之嫌,这是针地追求个人利益会导致集体利益观念的淡薄,在争对春秋末年的社会现实提出的。总之,在为人处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有时还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方面,孔子独立不迁的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