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

ID:38659053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上传者:U-2441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_第1页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_第2页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_第3页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_第4页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哥本哈根大会背后的气候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哥根本哈根气候大会背后的全球气候问题摘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达成协议,各国确定了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世界气候的变化形势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背后,又有怎样深刻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各国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节能减排,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二氧化碳严峻形势应对策略减少排放各国措施节能减排个人做起2009年冬,正值岁末。尽管严寒天气横扫欧洲各国,料峭的冬寒却丝毫没有减弱来自丹麦小城哥本哈根人们的如火热情。在这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谈判大会上,齐聚了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多达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而握有决定权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为期近两周的气候变化大会,见证了人类齐心协力遏制全球气候恶化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在意欲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下各国难以调和的利益得失和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经过多国政府为期10多天的艰难谈判,在与会代表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的前提下,哥本哈根会议于去年12月19日当地时间下午3时30分左右闭幕。各国政府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关注哥本哈根协议的有效性,也不去讨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成与败,更不去分析后面隐藏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而是看到,在这次隆重的气候大会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严重的气候问题,《哥本哈根协议》为什么主要针对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全球面临怎样的气候变化形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 一.全球气候问题剖析(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无疑是以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为背景的。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度。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度。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了常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2.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两极冰川融化,大量物种灭绝,淡水资源流失,农作物减产,疾病肆虐,造成新的冰河期等,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目前,公约已拥有192个缔约国。但该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议定书已对发达国家从2003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来时承担减排义务。议定书已对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及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念得基础上平均减少5.2%。由此可见,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也刻不容缓。而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仍将上升1.4℃-5.8℃。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一.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形势1.首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关系全球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灾难,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近百年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关系全球环境安全。2.其次,在减排问题上,世界各国观点渐趋一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转变高二氧化碳排放生存发展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如何减排问题上,国际社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已经趋于形成共识。为了维护人类生存安全,必须把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内,必须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内。为此,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2000年至少减少50%,届时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相应需控制在2吨二氧化碳当量左右。如果上述目标在未来气候谈判中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际社会作出量化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基本认可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实现比2000年减排25%~40%,到2050年减排80%以上并努力实现近零排放。在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也不能置身度外。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参与减排的呼声日益强烈。3.第三,在全球减排压力下,我国既不能完全照办,也不能置身度外。 我国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近年来与气候变暖相关的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上要求减排的压力日益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尽管我国目前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超过4吨,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每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占全世界增长量的一半以上。然而,1850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8.1吨,仅为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1/11,也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基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我国2030年前不可能扭转碳排放继续增长的趋势,2030-2050年能够实现碳排放零增长也实属不易。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尽管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既不能不顾气候变化现实走高碳发展的路子,也不能受温室气体减排的过度约束,贻误发展机遇。三.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应采取的行动(一)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1.英国。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2003年2月4日,英国政府提出了英国2050年构建低碳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即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着力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构建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可靠的和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同时,在低碳经济方面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2.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低碳路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明确在10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加强中近期行动,以实现205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比2000年减少80%的长期目标。同时,力图在国际社会上改变形象,形成未来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3.日本。日本政府提出“低碳社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200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作为2050年的重点发展目标,并于2008年7月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日本提出的低碳社会,其概念比低碳经济更为宽泛,其内涵是“在低排放、气候安全条件下的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引领世界范围“低碳革命”,提升日本的软实力。4.中国。 我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选择的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必须适合国情,应当协调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在为保护全球大气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维护发展权益,提升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综合分析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应当以“绿色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步入绿色发展轨道,是我国应对减排压力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矛盾,努力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少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向低碳型转型必须尽快决策部署。我国未来绿色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应当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力,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二)对个人来说,我们能做什么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例如出门随手关灯,缩减开车次数,尽量乘公车出行;购买节能电器,同时尽量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多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而不要只用遥控器一关了事,因为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耗费40%的电量;少喝矿泉水,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循环用水,进行二次利用;不用塑料袋购物,自备口袋;吃饭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等等。细数一下,我们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只是平时生活中都不去注意。只要每个人都树立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并将其付诸于行动。那么,受益的也将是我们人类自己。总之全球变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个人的小行动也能改变世界的大气候。我们的时间紧迫,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参考文献:《全球变暖——毫无由来的恐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美)费雷德·辛格著《全球变暖生存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周迅著《世界气候外交与中国的应对》时事出版社于庆泰著《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出版社熊焰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