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

ID:38656290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_第1页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_第2页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_第3页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_第4页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案例: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石壕吏》课例看体验性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细数一下,“体验”一词像一粒粒珍珠散见于《语文课程标准》,共有15处之多。何谓体验?《淮南子·治训》里说:“故圣人,以身体之”。《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定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第七册教材思考与练习设计意图大多

2、也是让学生联系自已以往的生活体验来进行学习,但与上述课标中的明确表述仍有差距,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的体验该如何实践之,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成了我苦苦求索的课题。现以执教《石壕吏》一文为例,谈些浅见以求教于方家指正。一、情境创设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战争的感受是抽象和肤浅的。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在他们心中引不起共鸣。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我通过战争题材的录像创设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了情感情境,提供了自主学习机会。观看录象: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配以《黄水谣》

3、音乐,然后叫学生谈感受。生1:战争中百姓很苦。生2:看到画面中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情形,我心里不是滋味。师:该同学很有同情心,是个很善良的人,确实战争所带来的不幸更多的是让百姓承受。看着战火纷飞,田园荒芜,想到百姓们衣不蔽体,或战死沙场或饿倒路边的悲惨情景,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亲身经历着这一切的爱国诗人杜甫的感受肯定比我们更深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石壕吏》。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这篇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语句,读出感情。”读后教师问生:“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4、。”生:这篇文章写的是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及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所以语调要低沉。师:“你能读一下吗?”生读得很好,全班报以掌声。5悲惨的画面加上凄婉的歌曲像一个锤子敲击着学生的心弦,拔动着他们纤细的神经。由于这一环节创设了情境中的情感生长点,学生顺利地感悟了《石壕吏》中的语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里”。该课能成功,这个环节是功不可没的。二、词句品味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作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所见,有所想,然后引起创作

5、冲动,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遵路识斯真”,只有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我以词句的建构为基点,让学生自主感悟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通过生生交流、生本对话,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继而产生了新的智慧的火花。师:刚才一位同学讲该文描写了百姓的“苦”,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请同学们带着该问题再次自由朗读全文。(三分钟后,生陆续停止朗读,并逐渐有学生举手,师点名回答。)生1:从“妇啼一何苦”句中,说明百姓很苦。生

6、2:三个儿子都去当兵且死了两个,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老媪很苦。生3:生活条件苦,你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生4:晚上不能睡觉苦。师:何以见得?生4:从“有吏夜捉人”看出差吏是趁人熟睡时去抓人,但“老翁逾墙走”又可看出老翁很警觉,一个人时时保持着警觉性还能睡得好吗?其次差吏为何晚上去捉人,我想是因为白天捉不到人,更确切说不容易捉到人,所以想趁人们熟睡时捉,这样的话,百姓白天和晚上都惶惶不可终日,你想想,那种日子是人过的吗?平时我们偶尔因为作业太多而少睡一会儿,第二天就头昏昏

7、、脑沉沉,而他们却要天天承受这种日子…该生有点激动讲不下去,教室里逐渐变得肃穆凝重起来。生5:生命没有保障苦。书中说“存者且偷生”,说明活着的人也不知哪一天死去。虽然人有旦夕祸福,生命有不可把握性,但没有老媪他们那样日不保夕。生6;老了还去当兵苦。5从课堂实录中不难发现:由于实实在在的从词语入手,人人跃跃欲试,个个畅所欲言,学生慢慢的步入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倘若只抽象化、概念化和教条化的说教与灌输,或只图解先验结论,附人物分析、只瞩目于人物的社会属性、外在共性,而非深入到人物的情感和灵魂深处,那么

8、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要么很是肤浅,要么千篇一律。“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局面自然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在本课例中,学生由于通过触摸文本本身,借助词句的品味,由于各人文化底蕴有差异,感受有深浅,也由于角度有变化,对文中人物的解读各有见地,从而对杜甫矛盾心理多了几分理解,对差吏无奈的冷酷多了几分认识,对老妇人情非得已的行为则多了几分赞赏。三、意境想像古体叙事诗,内容含蓄,跳跃性大,给人留下许多空白。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合理想像补白,不仅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了诗歌语言的凝练性,还会产生独有个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