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城市自然灾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灾害概念:城市灾害是指由自然、人为因素或两者共同引发的对城市居民生活或城市社会发展造成暂时或长期不良影响的灾害。城市自然灾害的特性有连锁性,密集性,扩散性,随机性,社会性.城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集性,经济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社会活动的广泛性。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类型及解决措施: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和铁路沿线,成为影响城市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地面变形灾害导致
2、码头仓库被毁,桥的净空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下降。防治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手段是实时监测和工程措施。实时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崩塌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塌体的特征信息,为崩塌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报预测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防治崩塌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遮挡崩塌落石、支撑加固、镶补勾缝、护面加固、放坡和排水。(一)工程性措施。1、修建或加高加固防洪堤、防潮堤,防洪闸、防潮闸以及疏导河道、兴建排洪排涝工程,垫高建设场地,适当增加地下管网强度等,以减小因沉降区地面标高降低而引起的积洪滞涝、海水入侵等次生灾害。2、人工回灌地下水,通过补充地下水水量来提高地下水水位。工程
3、性措施。(二)非工程措施。1、要加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查明地面沉降及致灾现状,研究沉降机理,找出沉降规律,预测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围及町能的危害,为控沉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建立预警机制。2、根据水资源条件,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规模。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新的地下水超采区。3,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开采区,调整开采层和开采时间,避免开采地区、层位、时间过分集中。水土流失灾害: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风、水等)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作用缓慢,平时觉察不到,等到看出来时往往已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又称爬行性
4、灾难。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都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但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则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土壤被侵蚀后,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加速自然灾害,淤塞河流,影响植物生长。中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忽视水土保持,在毫无约束的条件下,破坏地貌植被,造成过度的地表扰动,引起严重的建设开发性水土流失,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法制宣传,限制开发。风沙尘暴灾害:风沙尘暴灾害破坏城市环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当前城市面临的风沙尘暴灾害主要是扬尘污染,表现为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普遍超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裸露地面和建筑施
5、工。上海市房屋维修和搬迁,工地很多,大量堆积在工地上的沙土堆和裸露地面土是扬尘的主要物质源。另外,从北方飘来的风沙尘暴也会给市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也破坏城市施。主要防治为在城市郊区周围修筑防护林,抵御北方的风沙侵袭,同时加强城市整体的绿化。风灾:风灾具有发生频率高、次生灾害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国际十大自然灾害统计结果表明,风灾发生次数最多,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风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上海为例,上海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世界上大多数的台风就是在这里生成的。风灾主要对城市带来的灾害有:桥梁结构风毁、冷却塔群风毁、房屋建筑破坏、大跨屋盖破坏、高耸结构破坏及其他结
6、构破坏等。对风灾害的防治主要有:近地风测量,定量描述风速的大小及破坏程度;近代风荷载,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建筑物本身所受到的风荷载,比如风洞;现代风工程,包括风气候、地形效应、空气动力效应、结构力学效应、设计标准等环节;风工程体系。水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工业化程度相应提高,必然地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如砍伐和清除森林、植被,营造房屋、街道与下水管道,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以及整治河道,修筑暴雨排水等,都能对城市地区雨洪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蒸发、截留和下渗减少。除了水库,防洪坝、堤墙,溢洪道,挡潮闸,节制闸,河道裁弯取直,下水系统改造等工程设施以外,根据
7、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结合运用以下手段增加防洪战略研究。1.充分利用城市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线无线通信,遥感,卫星等,建立一套为洪水预报和警报所需的洪水水情数据收集、处理和传送的自动化系统。2.结合城市的具体条件,开辟滞洪区滞洪区可以分散在公园、大型平坦屋顶水塘、湖泊、枯井等处。3.制订河流管理法规,明确防洪责任制。城市防洪推进对策,”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城市防洪观念,“配套成龙,系统优化”的城市防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