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32964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6
《教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巧激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教学中巧激趣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本文从安排游戏,激发兴趣;以生动的实例,引发的兴趣;利用灵活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用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四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在数学课堂上巧妙激趣,才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数学,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
2、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1、巧妙安排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在教学中,如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的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如:学习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小动物找家”
3、的游戏。我事先做好小鸡、小狗、4小白兔、小鹿等一些图片,图片上分别有不同的算式,有连加的,有乘法的。另外还分别画出他们各自家的图片,上面写出相应的乘法和连加算式。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帮助小动物找家,看谁找得最快,然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到家的。同学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呈现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局面。 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因此,我们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
4、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2、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元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我做了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我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
5、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我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3.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4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
6、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4.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
7、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穿插进行,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4我认为,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人在满怀兴趣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且牢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因素孕育于童年时期,潜藏于兴趣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机。参考文献: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