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

ID:38581408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5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_第1页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_第2页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_第3页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文指导《借物抒情》教案学习目标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借物抒情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学会运作“借物”抒情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我们今天就一起

2、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二、什么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三、古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

3、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四、课文中的借物抒情《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

4、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日》一文作者借飞蛾和夸父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雷电颂》这篇散文诗,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海燕》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鞭挞了“

5、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组歌》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诗人歌颂的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五、文题展示请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六、写作导航借物抒情,也称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

6、点。通常可以运用象征和联想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一、立意要明确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二、描写要具体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

7、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三、议论要恰当既然是“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如

8、《爱莲说》的莲和君子的类比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不趋炎附势“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直”——品行高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令人敬重四、过渡要自然借物抒情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