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教案

ID:38576896

大小:14.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吆喝萧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本文生字词。2.体会本文语言浓郁的地方特色。3.能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巧妙地组织素材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识记并运用本文的生字词。2.通过情景朗读,体会京腔京韵。3.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体悟生活,欣赏民俗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内心热爱祖国广博文化的感情,促使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文化艺术。2.体会作者对老北京文化的怀念、眷恋,以及作为文化人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语言浓郁的地方特色。2.体会作者对老北京文化的怀念、眷恋,以

2、及作为文化人的责任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内心热爱祖国广博文化的感情,促使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文化艺术。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情景体验法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吆喝”:用一段本地市场上的小贩的叫卖声的录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文本中的“吆喝”:(一)检查字词:1.抽两名学生听写字音字形;2.再抽查两名学生的词语解释。(二)作者及相关知识:本文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原名萧炳乾(1910-1999),他的笔名为

3、塔塔木林、佟荔。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家,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是世界二战期间西欧战场唯一一位中国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著有专著《篱下集》、《北京城杂忆》、《书评研究》、《红毛长谈》、《栗子》、《落日》,《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创作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选集》(10卷),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等。译著诗

4、剧《培尔·金特》获1986年挪威王国政府国家勋章,散文集《北京城杂忆》获中国首届散文奖,《倘若我是日本人》获1996年雪津杯杂文征文一等奖,《抗老哲学》获1998年杂文一等奖。在80多岁高龄时,他还与夫人文洁若合作翻译了“最难懂的巨著”爱尔兰小说家乔尹斯的《尤里西斯》,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令世人瞩目、惊叹。评论界一致认为,萧乾的作品,真诚坦荡,深邃警醒,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萧乾是一位用“心”写作的人。而他自己则认为,自己这辈子的处事原则之一,就是讲真话。写作背景:800多年的日月穿梭,北京城的

5、旧貌渐渐消失,胡同在不断地被拆扩,京腔京韵中日益掺杂了个样口音。北京发展了,现代了,可京味文化的影子也渐渐地淡了。但作为这个城市曾经拥有的财富,有些东西是需要留存下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北京腔”的语言特点: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而且还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也经

6、常有人,包括北京人自己,用"痞"来形容北京话。(三)本文写了哪些行业的吆喝?都分别怎么吆喝的?请读一读。三、表演“吆喝”:从文中选其中一句吆喝来表演并简要分析。课仿照下面的句式:我最想表演“”这一句,因为我认为这句话“”。提示:可以从句式、修辞、表达方式、性格、情感等角度去赏析句子。四、组织“吆喝”: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1.这么多的“吆喝”声,作者是怎样将它们有条不紊地组合起来的?2.前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五、作者的“吆喝”:1.作者要通过这些北京特有的“吆喝”,来表达自己的什么思想感情?2.出

7、示幻灯片,激发同学们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欲望。六、我为新疆“吆喝”:从同学们的身边出发,设计两个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去欣赏我们的本地的民间文化,去宣传我们的民俗文化。1.向父母了解他们记忆中的吆喝;到街市上去亲自调查,搜集现代的吆喝,并留下影像资料;2.从网上搜集一些新疆民风民俗的图文资料。将我们搜集来的资料整理成册,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吆喝”。板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吆喝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吆喝萧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本文生字词。2.体会本文语言浓郁的地方特色。3.能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巧妙地组织素材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识记并运用本文的生字词。2.通过情景朗读,体会京腔京韵。3.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体悟生活,欣赏民俗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内心热爱祖国广博文化的感情,促使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文化艺术。2.体会作者对老北京文化的怀念、眷恋,以及作为文化人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语言浓郁的地方特色。2.体会作者对老北京文化的怀念、眷恋,以

2、及作为文化人的责任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内心热爱祖国广博文化的感情,促使学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文化艺术。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情景体验法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吆喝”:用一段本地市场上的小贩的叫卖声的录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文本中的“吆喝”:(一)检查字词:1.抽两名学生听写字音字形;2.再抽查两名学生的词语解释。(二)作者及相关知识:本文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原名萧炳乾(1910-1999),他的笔名为

3、塔塔木林、佟荔。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家,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是世界二战期间西欧战场唯一一位中国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著有专著《篱下集》、《北京城杂忆》、《书评研究》、《红毛长谈》、《栗子》、《落日》,《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创作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选集》(10卷),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等。译著诗

4、剧《培尔·金特》获1986年挪威王国政府国家勋章,散文集《北京城杂忆》获中国首届散文奖,《倘若我是日本人》获1996年雪津杯杂文征文一等奖,《抗老哲学》获1998年杂文一等奖。在80多岁高龄时,他还与夫人文洁若合作翻译了“最难懂的巨著”爱尔兰小说家乔尹斯的《尤里西斯》,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令世人瞩目、惊叹。评论界一致认为,萧乾的作品,真诚坦荡,深邃警醒,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萧乾是一位用“心”写作的人。而他自己则认为,自己这辈子的处事原则之一,就是讲真话。写作背景:800多年的日月穿梭,北京城的

5、旧貌渐渐消失,胡同在不断地被拆扩,京腔京韵中日益掺杂了个样口音。北京发展了,现代了,可京味文化的影子也渐渐地淡了。但作为这个城市曾经拥有的财富,有些东西是需要留存下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北京腔”的语言特点: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而且还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也经

6、常有人,包括北京人自己,用"痞"来形容北京话。(三)本文写了哪些行业的吆喝?都分别怎么吆喝的?请读一读。三、表演“吆喝”:从文中选其中一句吆喝来表演并简要分析。课仿照下面的句式:我最想表演“”这一句,因为我认为这句话“”。提示:可以从句式、修辞、表达方式、性格、情感等角度去赏析句子。四、组织“吆喝”: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1.这么多的“吆喝”声,作者是怎样将它们有条不紊地组合起来的?2.前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五、作者的“吆喝”:1.作者要通过这些北京特有的“吆喝”,来表达自己的什么思想感情?2.出

7、示幻灯片,激发同学们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欲望。六、我为新疆“吆喝”:从同学们的身边出发,设计两个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去欣赏我们的本地的民间文化,去宣传我们的民俗文化。1.向父母了解他们记忆中的吆喝;到街市上去亲自调查,搜集现代的吆喝,并留下影像资料;2.从网上搜集一些新疆民风民俗的图文资料。将我们搜集来的资料整理成册,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吆喝”。板书: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