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74299
大小:15.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饮酒》其五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
2、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二、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三、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四、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体会本诗的意境。五、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作家喜欢饮酒,他们的创作与饮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饮酒之作几乎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字题材,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饮酒诗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二、作者简介(播放视频)三、展示课题:《饮酒》四、学生听视频朗读:《饮酒》五、整体把握整首诗可分为几层?解析:整首诗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六句为第二层。(
4、屏幕展示)六、学生朗读第一层a.把握朗读的情感解析:第一句(结庐在人境)看似平淡,第二句(而无车马喧)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第三句(问君何能尔?)借势发问,第四句(心远地自偏)给出答案。四句都为了落到最关键的字眼上:心远(屏幕展示)b.“心远”如何理解?分析:东晋社会现象:权利,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要得到这一切,就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溜须拍马,阿谀奉承都少不了。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就提到自己的性情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可见他与社会中人是格格不入,最终选择归隐山林。
5、所以这“心远”应是远离喧嚣的尘世,远离官场上的追名逐利,尔虞我诈。(屏幕展示)教师总结: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难怪王安石赞曰:“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受此诗句影响,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不但将其居室称作“人境庐”,还把他的诗集命名为《人境庐诗草》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屏幕展示此诗句)陶渊明喜爱菊花,在我们所学的《爱莲说》就提到过:(学生答):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教师解析:陶渊明之所以爱菊,他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
6、旧含香吐芳。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陶渊明的家位于庐山下得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可见这时的陶渊明采菊,或许是为了装饰房屋,或许是为了酿酒,但绝不可能是为了借花献佛。这时候他“采菊东篱下”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答)悠然那么“见”改成“望”可以吗?解析:不能,因为“见”通“现”,意思指“山在我眼前出现了”,并不是诗人刻意去看南山,而是诗人在采菊石,抬起头不经意看见了南山。“见”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
7、的悠然自得,轻松惬意的心境。而“望”则表现的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看,与本诗写作背景及作者心情相悖。(屏幕展示)八、南山之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番范例:一层淡淡地雾霭,笼罩着远处的山景,使它更具有绰约朦胧之美,在这绝美的日夕山色之中,飞鸟们结伴而归。(屏幕展示)南山即庐山,我们曾接触过许多描写庐山的诗句,例如:(学生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横看城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奇山)作者为何不选南山的独到之处来写,而选寻常之物?解析:“飞鸟相与还”意蕴深刻:“飞鸟”二字既是眼前之实景,为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点动感,同
8、时它又使人感到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句诗诗人不光是在勉励自己,还是在规劝他人。(屏幕展示)教师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语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