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

ID:38558660

大小:342.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_第1页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_第2页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_第3页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_第4页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型新授课总课时2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数学思考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4.情感态度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先行独立学习1、预习课本73,7

2、4页。2、完成同步练习册新课早知,快乐预习,完成相关练习。迁移导入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观察:教材第54页图7.2-1.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先学检测或展示课件出示文字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问题1:你能画出简单的路线图吗?(让学生动笔)问题2:这种方法表示出来

3、的路线图精确、直观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示出他们的路线图呢?(学生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环节一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你作图的步骤是什么?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讨论结束)拿出学生作品进行展示。问题3: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课堂交互学习环节二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

4、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

5、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活动3: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吗?(通过回顾上学期内容,引导学生说出用方位角和距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方法:1、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步骤:⑴确定原点、正方向;⑵确定比例尺、单位长度;⑶描点,确定坐标,写出名称。2、用方位角和距离整体达标检测1.如上图,你能根据各个地方的位置,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吗?(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观察,选取几个不同方法的同学回答问题)问题4:为什么他们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他们的答案都正确吗?(通

6、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解题方法的多样性)2,小明去某地考察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他事先知道下面的信息:“奔奔日用化工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东30度的方向,距离此处3千米的地方;“明天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西45度的方向,距离此处2.4千米的地方;“321号水库”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27度的方向,距离此处1.1千米的地方.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画出表示各处位置的一张简图:(叫一名同学到黑板展演)拓展巩固练习一次军事演习中,“红军”已经找到了M、N两个“蓝军”的据点,已算出其坐标分别为(2,5)和(1,-2),并且还知道

7、“蓝军”的主力据点K的坐标为(6,3),请根据上述信息建立坐标系,并在图上标注据点K的位置.(通过这个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优点:1.开课时先复习旧知,促进了知识的迁移;2.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动手、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合作交流能力;3.在巩固练习中进行变式训练,发展学生的反向思维。教学反思缺点:1.由于时间原因,未在黑板上板演做题过程,这在习题课上要进一步加强;2.在变式训练中,未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习题课上应进一步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