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铛 教学设计

雨铃铛 教学设计

ID:38555502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4

雨铃铛 教学设计_第1页
雨铃铛 教学设计_第2页
雨铃铛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雨铃铛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雨铃铛》教案民联学区杨庄教学点邵永花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单元中的《雨铃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铃、铛”等6个生字,会写“雨、响”等7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1)借助拼音、同桌交流等方法读准字音。(2)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2)能够想象春景,续编《雨铃铛》这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

2、象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有趣的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教学难点:想象春景,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陶冶法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走进春天。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师:今天,雨娃娃唱着歌儿来看我们了。我们一起欢迎他们!(多媒体播放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师:春雨就像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她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人们可喜欢她了。古时候的人叫它“喜雨”,而金波爷爷给它起了个更动听的名字

3、。(板书课题:雨铃铛)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指生读)铃铛是轻声词,铛要读得又轻又短,跟老师读一遍。(生齐读)师: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真好听,能不能更清脆点儿?再读一遍。(生齐读)二、初读儿歌,识字感知。1、回忆记字方法。师:这么美的雨景,金波爷爷究竟写成了一首怎样美的儿歌呢?赶快来读读吧!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字画下来,多读几遍,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开始吧!2、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师巡视,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们的声音,大声读。)师:生字都会读了吗?生:会!师:那这样吧,同桌互相大声再读一读。3、检测。(课件出示

4、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4、齐读儿歌。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三、品读儿歌,体会意境。1.师:小朋友们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能美美地读一读,让在座的老师们也喜欢这首儿歌吗?   (1)沙沙响,沙沙响。师:听见了吗?师:轻轻的、细细的,不仔细听还听不见呢,所以读的时候要轻轻的,谁来试试?(生读)师:软绵绵的细雨飘到我脸上了,真舒服!你们感觉到了吗?来,一起感觉感觉。(再请几生读)师:飘到哪儿了?柔柔的、凉凉的,飘到心窝里去了。 飘到我嘴里了,清凉凉、甜丝丝的。甜不甜?  闻到春雨的味儿了吗?我闻到了春雨的香味。(2)丁零当啷…

5、… 丁零当啷……师:谁是那清脆动听的雨铃铛?你来模仿读。(指学生模拟雨声读)师:你的声音比雨铃铛的声音更动听。师:小雨滴还会唱怎样的歌呢?(丁零当啷,淅沥淅沥,嘀哒滴哒,哗啦啦,哗啦哗啦,嘀滴哒哒,丁冬丁冬,淅淅沥沥,丁丁冬冬,沙沙沙沙……)      (3)“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师:我怎么觉得春雨不太欢迎小燕子呀,再热情点,开心点。应该怎样读?(小燕子读重一些,快快要读得快一些、急一些。)2.朗读全文。四、续编儿歌,拓展思维。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春雨这个神奇的魔法师在房檐上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唱了一首动听的歌

6、。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它还会招呼谁快快干什么呢?(课件:句式。)他在招呼桃花姐姐,快快开放吧!它在招呼,快快。它在招呼,快快。它在招呼,快快。五、写字:挂、招。1、这节课我们有两个生字要把它们送回田字格里去。一起读一读。2、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并且都是——提手旁。3、让我们先来写第一个字。请同学书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哪个笔画压线了?4、写“招”,哪笔压线?5.学生写“挂、招”。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七、作业安排1、画一画:用彩笔画出春雨美景。2、背诵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