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51621
大小:1.92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4
《《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的第二课时垂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数学《5.1.2垂线》说课稿5.1.2垂线----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的第二课时垂线基本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4、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知识的实际生活背景。一·说教材地位学生在七年级第三章学习了基本的图形点、线、角,这使学生学习垂线有了基础。《垂线》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内容,包括垂直概念、垂线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垂直、垂线的两个性质和点到直线距离等知识。它是在学生对基本图形
2、点、线、角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向学生参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其学习方式和研究方法,对今后认识图形、形成空间观念起到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今后要学习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物理的领域也不缺少垂线性质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课应逐步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逻辑思维,初步使用平面几何中的符号,初步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旋转变换的思想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
3、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方式1、学习方法①通过问题情境(生活中的垂直关系,两直线相交),从而直观感知两直线的垂直关系②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体会到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的垂直。2、学习倾向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图形学习背景,感知在生活实践中做某些事时,所隐含的道理(例如跳远时,要测量跳远多远,需要测量垂线段的长短)。三·说教学目标1、双基目标①理解垂线的概念②会用几何语言表示垂直关系③过动手操作了解垂线段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
4、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的垂直。2、能力目标(i)渗透运动变换的思想(一条直线绕着直线上的一点旋转90°所得到的位置与原来的位置是垂直的。(ii)实践与探索的能力(iii)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渗透几何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1)让学生体会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感受数学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从而更热爱生活。(2)感觉数学来源于实际,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教学用具:相交线的模型(可旋转)、三角板、电脑、投影仪以上目的:1、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2、体会生活的美,从而热爱生活。3、培养学生观
5、察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课改精神。1、由学生钉成的两条木条(相交线的模型)旋转形成其中一个角为90°2、演示多媒体中的两直线其中一条直线绕着另一条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垂线。目的:1、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2、渗透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1=90°(已知)∴∠2=90°(对顶角相等)∴∠3=∠4=180°/2=90°(互补与对顶角)此时记作AB⊥CD,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来表达垂直初步培养学生几何逻辑推理的能力说一说由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到的垂直形象目的:激发学生
6、兴趣试一试经过直线外—AB外的点P可画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结论: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归纳与小结1、由学生小结2、老师补充:学习一节新课的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两个一先一后”①先预习,后针对性听课;②先复习,后做作业。准备好数学用具,准备一本读书笔记,一字一句地读,对书本的图形要亲自画一下,最好做一模型,重点和难点做上记号,例题在不看答案的前提下做一遍,然后对照书本做课后练习,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针对性地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
7、。布置作业1、课本P8页第3、4、5、6题2、数学练习册3—6页四、教学诊断分析对于给定的一条直线,无论点在不在直线上,学生容易判断经过点有一条直线与之垂直,并能将这条直线作出。但为什么要将其归纳为:“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有且仅有”与“只有”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会感到困惑。教学中,有必要对此作出说明,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规范要求。但这里不要做太多的推敲,学生理解即可。五、预期效果学生学完本节课后,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有三个:1、达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2、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
8、的眼光来看待事物。3、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增强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数学课程课标(实验稿)和新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法的设计上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