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ID:38480019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_第3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_第4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它能使成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鸡蛋的产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并直接导致雏鸡死亡、肾脏病变和输卵管永久性退化;另外,IB还经常做为病因之一参与混合感染,例如诱发慢性呼吸道病(CRD)的爆发,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肾病变型IB已蔓延至全国各养鸡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最早由美国Schalk和Hawn报道,临床以患

2、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哕音的呼吸道症状为主,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国发生,1936年Beach和Schalm确定病原为病毒(呼吸型IBV),后命名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归入冠状病毒科,是冠状病毒的代表株。1972年邝荣禄等首次在广东证实我国也有该病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常见的有Massachussetts、Connecticat、lowa97、Iowa609、Hotle、JMK、Clark333、SEl7、Florida、Arkanass99和Australian“T”。1962年

3、Wintefield等首次报道了肾型IBV,可引起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症状。1986年E1Houadfi等在摩洛哥首次分离到以G株为代表的嗜肠型IBV,主要引起呼吸道、肾脏及肠道病变。Gough等首先报道了英国存在一种新的特殊IBV血清型793/B,而来自西班牙、德国、希腊和墨西哥可疑血清样本中亦可发现抗此血清型IBV的特异性抗体,法国、荷兰、意大利、泰国等均有此血清型IBV的存在。IBV基因组核酸RNA复制的不连续机制及RNA聚合酶的不完全校对机制,使得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点突变、插入、缺失或重组,造成大量IBV变异株的出现,目前世

4、界上已分离到的IB血清型已达30种之多,不同血清型毒株疫苗之间仅有部分或无交叉保护作用,IB的多血清型性为其免疫预防增加了难度。1IBV的基因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为90~200nm,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蔗糖浮密度值常在1.15~1.18g/ml范围内,病毒有囊膜,表面有间距较宽、呈放射性排列的杆状纤突,长约20nm,使病毒外观近似皇冠,纤突不稳定,易从病毒粒子上脱落,当离心力超过100000r/min,甚至有时在37℃孵育,都会导致某些纤突成分的丢失,IBV是第一个测定了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冠状病毒,长27~30kh,

5、有感染性,5′末端为“帽子”结构,3′末端含有共价结合的poly(A)尾,至少有10个明显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分子量6.7~440kDa蛋白,病毒RNA各基因的定位次序如下:5’-F1-F2-S-3a-3b-3c-M-5a-5b-Npoly(A)-3′。Boursnell等完成了对IBV-Beaudene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共有27608个核苷酸组成,不同IBV毒株的基因组长度略有差异。lBV被分为6个区域,由小到大分别被命名为MrnaA~F。IBV含三种最主要特异性蛋白:纤突蛋白(SpikeGlycoprotein,SGP,即S蛋白)、膜

6、蛋白(MembraneGlycoprotein,MGP,即M蛋白)、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P,即N蛋白),分别由mRNAE、C、A编码,三种结构蛋白的摩尔比为1:6:15,第四种小膜蛋白(sM)与病毒囊膜有关。病毒的血清型、血凝抑制和大多数的中和抗体均由S1蛋白决定和诱导。2IBV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2.1纤突蛋白(S)S蛋白由mRNAB编码,位于病毒粒子最表层的囊膜上,是构成病毒纤突的主要成分,是由2~3个相同的单体非共价连接构成的聚合物。S蛋白包含两种糖多肽S1和S2,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①S蛋白与宿主细胞

7、膜上二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使IBV吸附在宿主细胞上,只有S蛋白被宿主细胞的蛋白酶切割为Sl和S2两条糖多肽时,病毒囊膜才有融细胞膜的活性;②可诱导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VN);③S1蛋白的氨基N端决定IBV毒株的组织亲和性及其毒力;④S1蛋白是决定IBV血清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主要蛋白;⑤S2糖蛋白可诱发较弱的中和抗体,有免疫优势,并在大多数IBV毒株保守,可作为IBV疫苗。2.2膜蛋白(M)M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它是IBV粒子中含量最多的糖蛋白,M蛋白由mRNAD所编码,M蛋白的N端位于病毒离子外部并被糖基化。M蛋白具有控制并介导病毒粒子从粗面内质

8、网膜或高尔基体膜出芽,在病毒装配时与核衣壳相互作用,并将核衣壳结合到囊膜上的作用。对M蛋白的研究还发现,与核衣壳蛋白和纤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