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

ID:38460969

大小:651.0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3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_第1页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_第2页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_第3页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_第4页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一般检验04白细胞部分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白细胞形态检查(上)白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采用显微镜法;现代自动图像分析仪和血液分析仪还未能取代显微镜;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结果作出报警后,仍需要采用显微镜法检查血涂片进行复查,以提供更加确切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1.外周血液正常形态白细胞特征正常形态白细胞特征见表2-59和图2-23。(一)正常形态白细胞图2-23正常5种白细胞形态2.中性粒细胞核形界定凡胞核完全分离或核间以一丝(只有核膜而无染色质)相连者为分叶核粒细胞;细胞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者为分叶核粒细胞,大于1/3者为杆状核粒细胞;若两丝相连者则为杆状核粒细胞(图2-24、图2-25)。当中性

2、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难以鉴别时,可将其归类于分叶核。图2-25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图2-24中性粒细胞杆状核3.粒细胞胞质内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分为嗜天青颗粒(占20%)和特殊颗粒(占80%),其比较见表2-60。(二)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1.毒性变化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等(图26~图30)形态改变。这些形态变化对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图2-26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图2-27中毒颗粒图2-28空泡形成图2-29杜勒小体图2-30中性粒

3、细胞退行性变2.棒状小体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长约1~6μm,称为棒状小体(图2-31),出现数个棒状小体,呈束状排列(柴束状)的白细胞称为faggot细胞(图2-3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无图2-31棒状小体图2-32Faggot细胞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新生细胞至衰老细胞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下,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以分叶核为主,胞核常分为2~5叶,杆状核较少。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可发生核左移或核右移(图2-33)。图2-3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1)

4、核左移:外周血液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称为核左移(图2-34)。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应用细胞因子等,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形成、退行性变等毒性变化。核左移多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但也可正常甚至减少。图2-3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1)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称为再生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强等。2)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称为退行性核左移,提示骨髓释放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核左移分为轻、中、重度三级,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密切

5、相关(表2-61)。(2)核右移:外周血液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图2-35)。严重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退,与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感染、尿毒症、MDS等,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肿瘤时也会出现核右移。图2-35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