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54831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八数下平均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均数》教学设计--------辛集市辛集镇第三中学郑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3.会用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讨论、合作交流,体会如何探究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教学设想1、重点: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2、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3、疑点:加权平均数中“权”的理解。
2、4、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在教材P136“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
3、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B、C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讨论-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分析
4、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权平均数,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互动设计活动1探讨新知:
5、前后桌四人交流.找同学回答后,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叫做这个n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读作“x拔”.活动2:出示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郊县人数/万人均耕地面积/公顷A150.15B70.21C100.18出示小明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引导归纳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进而引出加权平均数公式,见课本活动3例题讲
6、解: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837875乙7380858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例2、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接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
7、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活动4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小结:先由学生总结,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对自己和同伴的表现感到……我从同学身上学到了……本节课在对你今后的生活中对待一些事情进行分析时,会有什么帮助?教师再补充.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活动5布置作业:习题1、2、3活动6板书设计:平均数平均数:如果有n个数例1投影区
8、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例2简称平均数记做(读做“拔”)学生板演:加权平均数权小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