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55766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燕赵文化 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邢台学派与燕赵文化摘要:以邢台紫金学院的刘秉忠、张文谦、郭守敬、张易、王恂等为代表的几位学者被近代史学家称为“邢台学派”,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他们是邢台文化的代表人物,在燕赵文化发展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字:邢台学派燕赵文化紫金学院在广阔丰富的燕赵文化中,聚集着丰富多彩的学派文化,其中,邢台学派是其中一个底蕴深厚并且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学派文化。邢台学派是以邢台人刘秉忠、沙河人张文谦、邢台人郭守敬、河北唐县人王恂、山西太原人张易五个人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紫金山五杰”和其他邢台官员刘素、马亨、董朴、
2、郭荣、刘秉恕、张宴等人物构成的。他们学识渊博、文武兼备,并且颇有雄才大略,为燕赵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邢台学派的几位代表人物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和开国大臣,为元朝的统一和建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燕赵地区是古代中国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王者必争之地。张文谦举荐太守张耕、大臣刘素为邢州(古时的邢台)安抚使,并与他们一起到邢台,采取一些改革弊政,惩治贪官恶吏、减轻赋税的措施,齐心协力,改造邢台,使邢台因不堪负担横征暴敛远走他乡的百姓全部回归,并且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河南、陕西等地也得到治理,出现稳定繁荣局面。这样,古代燕
3、赵地区就有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为以后治理国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元朝中央的政治权力机构的建立与刘秉忠息息相关,很多权力部门的建立都是刘秉忠的建议。忽必烈任命刘秉忠为参领中书省,同时执掌枢密院事,负责筹建国家机关,建立纲纪法典。他们设定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抚司等衙门具体管理国家事务,由太子领中书省,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朝中风气焕然一新;法律方面,在祖宗旧典的基础上,参照古制中适宜元朝稳定和发展的内容建立了新的纲纪法典。以安国便民为任务,建立纲常律法、讲明其中利弊,天下太平。经济方面,邢台学派的人物在各个方面均
4、有所建树。刘秉忠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考虑到由于 连年战争,国内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力积弱,再加上赋敛繁重,民不聊生,向忽必烈奏请设立农官一职,率领百姓勤于农桑,并亲自担任这一官职,在全国各道设劝农司,掌管农业事宜。亲自巡视各地,劝耕农桑。并鼓励农民开拓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为提高重视农业意识,命令在全国祭祀“先农”、“先蚕”活动。用毕生所学著成《农桑辑要》一书,指导百姓采用新的种植技术恢复农业生产。并率先在北方建立村社制度,广栽树术,普及养鱼。在黄河中下游,推广种植苎麻和木棉。在南方种桑养蚕织锦,对全国经济的
5、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广大民众免受沉重赋税,决定全国范围内常规税减十分之四,酒税减十分之一。在古代,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关键技术支持。郭守敬经张文谦推荐,被忽必烈任命为都水监、工部郎中,主管水利事务。在任期间,郭守敬与张文谦二人视察西夏水利设施,修复西夏80多条河渠。并且先后在刘秉忠、张文谦等人的支持下,完成“六大”水利工程:一是经郭守敬勘测设计修通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元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畅通无阻,便捷交通;二是引达活泉之水经顺德府城分三渠到城东浇灌大片土地,为提
6、高农产品产量,以及以后成为农业大国做出重要贡献;三是疏浚旧泮河,将旧泮河引入滹沱河并入大运河,以通船运;四是从磁州东北引水入泮,流经滏阳河、邯郸等地,即可灌溉又可分洪;五是引怀水、孟沁河余水和丹河余水汇合,可浇灌武涉县二千亩土地;六是将黄河水从孟州引出一渠至温县,在流入大河可浇灌三千亩土地。这些水利工程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条件,提升了元大都城市功能,使相关地区百姓受到泽被后世的实惠。时至今日,这些河流的灌溉作用仍然给华北人民的农业发展带来恩泽,为燕赵地区的农业文化增调历史沉淀。邢台学派的学术特点一脉相承,他们重视理论研究与技术
7、创新,同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用实践检验理论,使理论更加丰富。众所周知的伟大天文学家、水利学家、仪器表制造家郭守敬,少年时在邢台紫金山拜刘秉忠为师,在元朝时规模档次较高的书院——紫金山书院读书。他聪颖好学、善于钻研,自制20多种天文仪器,一生编撰天文历法著作《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他在历法方面的最突出贡献便是与邢台学派的其他几位一起研究颁布《授时历》。在元朝统一前夕,他们接受忽必烈的命令研究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
8、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由王恂主管推算,郭守敬主管制仪和观测。他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创制和改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