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

ID:38276871

大小:294.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2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_第1页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_第2页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_第3页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_第4页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老舍戏剧的北京地域民俗特征李春雷摘要老舍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在他一生创作的戏剧中很多都是以北京为背景,以北京人为素材,以北京的变化为线索的,处处充满着鲜明的北京地域特征,处处展现着生动的京城民俗风情。这种民俗风情的描写不仅反映着时代、社会、历史的演变和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着一种博大精深的历史观念、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其中包涵着他对中国悠久历史的反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对勤劳、善良、古道热肠的中国人的赞美,更包涵着他对保守、麻木、愚昧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关键词现代文学戏剧老舍北京民

2、俗在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城中诞生了老舍。老那风,那沙;那些水果、花卉、小吃、玩艺;那些舍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讲究、习俗⋯⋯令人神往、赞叹、羡慕、眼花缭大师。他从30年代末开始戏剧创作至60年代去乱。令人身临其境,令人摸得着,甚至可以闻得见⑤世,一共写下了近40个剧本,其中很多是以北京味儿。”他正是以营造这种民俗氛围,描绘这种民为背景,以北京人为素材,以北京的变化为线索俗特征,勾勒这种“京味儿”民俗众生相,为我们的。处处充满着鲜明的北京地域特征,处处展现着展现出一幅浓郁、古朴、生动的京城风情画。生动的京城民俗风情。

3、老舍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魂归梦断在北京;一、丰富的物质生活民俗他热爱北京,熟悉北京,反映北京。“老舍的作品大部①分是写北京的。”京城始终是他的土壤“,京味儿”始物质生活的民俗现象,“主要是指人在与自然②终是他的养料。“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正是在这发生关系,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俗习⑥块广阔的天地中,老舍用他的笔,他的心,他的情为我惯。”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老舍们描画出古都的风土人情,展示出丰富的民俗美。所先生在他的剧作中为我们展现了京城百姓丰富的物谓民俗,就是指民间的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质生活民俗。广大人

4、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衣,是指服饰民俗。常言道“:穿衣戴帽各有所③活文化。”近年来人们喜谈“京味儿”作品、作家。所好。”而这各自的“所好”则反映着时代的风貌,社会的谓“京味儿”“,大概是指经过提炼的普通北京话,写北变迁和人物自身的地位、职业、性格等特征。在老舍④京城,写北京人,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从的剧作中描绘出了典型的北京服饰民俗:晚清时代,这个意义上说,老舍则是“京味儿”作品的开拓者,成男人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袍。《茶馆》中有“穿灰色大就最高的作家。衫”在衙门办案的宋恩子和吴祥子;有“踏拉着鞋,身在老舍

5、笔下的北京,“那二百多处真实地名,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的相面的唐铁嘴;有穿“洋那北海,那积水潭,那小羊圈胡同;那春夏秋冬,缎大衫,洋布裤褂”的纤手刘麻子;也有“老觉乎着咱39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的常四爷。辛亥革命后,民作中经常出现:《谁先到了重庆》、《秦氏三兄弟》、《龙国时期,男子的辫子剪了,女人也梳起“时行的圆髻”,须沟》、《红大院》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面。杂院、四但穿着仍没有多大的变化。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合院是一个小天地,它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也可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唐铁嘴以说是个小社会,它反映着

6、时代的变迁,人物的特征虽然“还是那么瘦,那么脏,可是穿着绸子夹袍。”抗战和地域的风情。《谁先到了重庆》就为我们展示了老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京北京皇城根下四合院内宅的景象:“一间几净窗明的城鱼龙混杂,出现了不伦不类的装束。这里既有“穿客厅,虽系旧房而门窗甚多”,“有一二张红木桌子,着洋服,挟着皮包”的小刘麻子,也有“穿着绸子夹袍,也有半旧的沙发,窗外有枣树,树梢上露着皇城的门新缎鞋”的小唐铁嘴,还有“穿军便服,高靴,带马刺,楼。墙有复壁。”这体现着“一个受过新教育的中等手执小鞭”的沈处长。可谓栩栩如生,反映着不同

7、时人”的生活环境。再看《秦氏三兄弟》的厅堂:开幕代、社会的特征与变迁。另一方面服饰也反映着人物时,晚清年代,“教人一看就看出来,这是那时候一自身的性格特点。在老北京,长衫是社会地位的象个中产家庭———城外有几十亩地,城里有个不大不小征,也是文人“清高脱俗”的表现。所以秦伯仁《(秦氏的布铺,而且家里有读书人”的宅院。十多年后,清三兄弟》)天气虽热,还“不肯脱去大衫,表示他有读书帝退位,民国成立,秦宅的房子与屋中的摆设也发生人的修养”;程疯子《(龙须沟》)“搬到贫民窟来———可了变化:“已经换上可以推开的玻璃窗;纸糊的‘棚’还穿着长衫”,

8、以示不放下艺人的架子;方老板《(方珍已改成灰顶。旧式桌椅已换上洋式的———就是清末民珠》)“换了件半旧的袍子,匆匆的进来”迎客,以便不初的那种中不中,西不西,是最难看的东西。摆设也失江湖场面的礼节。这些人物各自复杂的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