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

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

ID:1001961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1

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_第1页
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_第2页
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_第3页
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舍的戏剧理论与实践老舍先生是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一生创作戏剧作品47部,其中上演过22部。老舍由解放前的尝试、完善戏剧艺术到解放后的专门从事戏剧创作,其创作道路宽广且一路摸索创新,一路悲喜幽默,让人含泪而笑。综观老舍的戏剧创作史,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戏剧艺术上的实践、创新,直到成熟和辉煌。从一个小说作家到一个戏剧作家,老舍走过了奇特的“小说式戏剧”的艺术探索之路。由于超人的文学天赋和对文艺剧种的广泛涉猎,也使老舍成为一个跨文体写作的作家,在戏剧艺术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老舍认为,戏剧之与别种文艺不同,不仅限于它在文体上的完备,而是在它必须

2、在舞台上表现。而无论什么戏,只要它是戏,便须表现生活的真实,因为刺激情感是它的起源。所以结构在戏剧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老舍的《茶馆》。《茶馆》大气磅礴,却无半点虚张声势之嫌,它拼接了那么多色彩斑斓的画面,却丝毫不给人以零乱之感;它反映着时代变迁的宏大主题,却凸现着个体生命意识中真切的情感;它像活报剧一样不无夸张地勾勒着世人表情丰富的嘴脸,却又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处于重重制约机制下无常的人生。从大的方面来说,《茶馆》应当算是板块式结构,时间顺序上的三个时代的变迁,成为组织戏剧形象画面的重要枝干。剧中共有三幕,每一幕均展示一组在不

3、同时代环境下,发生于大茶馆里的凡人故事。而就其每一幕的情形来看,又有类似人像展览式结构,大茶馆里聚集着五行八作的人们,他们各自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但共同显示了一种中国式的群体性消遣文化的特征。《茶馆》中在每一幕中尽管不再分场次,但却合理地安排了重头戏。如第一幕中秦二爷对茶馆掌柜王利发的施威,太监娶媳妇的闹剧;第二幕中兵匪劫掠茶馆、刘麻子的交易失败和乱中丧命;第三幕中王掌柜改良失败,家人出走,以及小刘麻子、小唐铁嘴等人的得势,三位老人的自悼和大茶馆的败亡等。这样的重场戏,要么落在剧中主要人物身上,使他们在观众眼里的形象突现出来,要么对丰富戏剧的形象画面

4、、维持戏剧结构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茶馆》这部戏,可谓形散而神不散,于风云际会、世态万千之中,极其精炼地展示着最典型化的生活情景,这其中,又蕴蓄着剧作家那么多曾经苍海的感悟,表达着令人唏嘘、体味不尽的意韵。再从语言上说,老舍认为,戏剧中言语的演变也是以表现真实为主。表现什么便应用什么言语,一个学者与一个车夫的言语是不相同的,便应当用学者与车夫所用的言语去表现,这便能真确有趣。老舍运用语言的原则是“努力去找现成的活字”,即口语化。他的戏剧语言是从活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生活气息很浓,而且始终保持着“俗”、“白”本色,以民俗美来展现白话语自然、

5、新鲜、生动的艺术特性尽量吸收口语中富于生命力的“虚字活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之充满生活气息。老舍的语言具有“开口就响”、“话到人到”的特质,能使人“其声而知其人”,具有特殊的鲜明性和可以触摸到的质感,使观众听到一句台词,就能立即辨认出这个人物的社会典型特征。这种在人物头一次开口,便显出性格特征的语言以《茶馆》为最,尤其是第一幕。剧一开场,老舍便一下子介绍出二十几个人物来,而且都是在人物上场的简洁对话中,呈现出他们的性格、身份和经历。这些人物“头一次开口”,便各有目的相面的要骗人,吃洋教的要抖威风,人贩子要投机钻营,流氓头子要充“和事佬”,资本家要

6、摆出东家的架子来,太监要维护“老祖宗的章程”,暗探要抓人⋯⋯老舍从人物行动中挑出最精当的口语,使台词成为某种社会典型的“自我介绍”,产生了特殊的鲜明性和尖锐的讥刺效果。他也常常巧妙的运用一些方言、惯用词汇来是戏剧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虽然他并不主张多用方言,但在他的好些剧作中都有大量用得恰到好处的北京方言。诸如精湿烂滑的、没辙、抓早、泡蘑菇、抱脚儿、赶趟??还有许多惯用词尾与“儿”话韵,如“闹得慌”、学间大了去啦、胆儿、倒霉蛋儿??这些北京方言大都已被吸收到普通话的语汇中来,能被普遍理解。它们都有一股特殊的北京味儿,一种“轻脆快当的腔调”,比起

7、同义的普通话来显得更加有声有色。如《龙须沟》中,丁四嫂穿上了新鞋,她可以说这双鞋“合适”,但却远不如说“脚儿”来得亲切、妥贴,生动传达出此时此地人物的心情、口吻。有些惯用语汇,用到作品中妙不可言。如“我藏起她来?!”“能够藏起去吗?”这里,“起去”和“起来”本是一对反义词,而用在句中却意思相同,透出北京人特有的口气。这些北京口语不但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强,而且能使说话者的神气、状貌活灵活现,富于跃动感。最后,在老舍剧作中,“寓哭于笑”的幽默精神和“富于分寸感”这种幽默作家们的共性,同老舍的幽默个性相结合,具有了新的特征,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可笑

8、又可悲”可称为一种“命运幽默”。《茶管》中,王利发煞费苦心,不断“改良”,最后落得个获准作为“老头商标”予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