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

ID:38209807

大小:212.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2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_第1页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_第2页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_第3页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_第4页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2期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No.22005年6月JOURNALOFDONGHUA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un.2005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黄龙胜(华中农业大学外语系,武汉,430070)[摘要]从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观点出发,说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方式:即译者在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译者在审美再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这里还提倡译者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原文和译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出更好的译本。[关键词]阐释学,接受美学,主体性,译文长期以来,人们为译者设置了种种桎梏,向译者提出了

2、种种限制条件和苛刻要求。他们或者要求译者与原作者融为一体,即朴素、准确地重述原作,丝毫没有译者的痕迹;或者要求译者像玻璃一样,透明得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以致忘记他的存在。法国翻译家,17世纪的达尼埃尔#于埃把翻译的至理归结为在[1]翻译中对原文要/不删减削弱,不增添扩充,非常忠实地使之完整,一如原作。0同一世纪的著名英国诗人、翻译家约翰#德莱顿更是把译者比作原作的/奴隶0。时至今日,译者仍被许多人看作是传声筒,是原作者的代言人和忠实的/仆人0。但是,文学翻译有别于一般文本的翻译,文学文本为读者提供了潜在的、更为广阔的审美和解读空间。译者既是原文本的接受者,又是原文本的阐释者

3、。可以用这样一条图形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作家-原著-译者-译本-译文读者。译者处于这条图形中心的枢纽地位,发挥着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相对于他前面的原著及作者而言他是读者;而相对于译本和译本读者来说他又是作者。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在5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点体会6中曾说,/译者的个人因素在翻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2]是绝不能忽视的。0译者们在从事文学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融入译者本人对原作的理解和阐述,甚至融入译者的语言风格、人生经验乃至个人气质。这里拟从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一、理论基础(一)阐释学阐释学(Hermeneutics)是20世

4、纪60年代后盛行于西方的哲学和文化思潮,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它已成为当代最具生命力的哲学思潮之一,其理论影响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甚至自然科学。阐释学大师海德格尔从传统的阐释学思想出发,把阐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层次提升到了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上来。伽达默尔承继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转变,于1960年出版巨著5真理与方法6,彻底否定了古典阐释学的客观主义精神,把阐释学进一步发展为系统的现代哲学阐释学,将阐释学推向兴盛。现代哲学阐释学使人文科学摆脱了科学主义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彰显了[3]解释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学批评领域,它则促成了由作

5、者向读者的重心转移。阐释学(hermeneutics)可以表述为是/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和揭示的理论或哲学0,它与翻译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现代阐释学理论的出发点并不是针对翻译而来的,它主要是针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阐释和研究。但是鉴于艺术作品的研究者对作品所进行的分析和阐释在许多层面上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解读和表达之间存在着颇多相通之处,因此,现代阐释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阐释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文本阐释学(textualhermeneutics),它局限于对重要文本文献的注释,相当于中*收稿日期:2005022120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国人讲

6、的训诂。其第二阶段的代表是施莱尔马赫,他确定了阐释学的基本范畴:对文本的解释和说明。他坚持在人类文化中能动的/自我0(ego)这个绝对的精神主体的创造性。狄尔泰进一步将阐释学这一解释历史文本的学问上升为一种研究人文科学的哲学方法论。自狄尔泰之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阐释学有更重大的影响,他们理解的方法是从主体参与入手,把人和现象看作是人的主体参与,经过主体投入再加以了解,这就是作为人文科学方法的阐释学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阐释中重要的是人作为阐释者的存在,阐释的基础是:先行具有、先行视见与先行掌握。因而,所有的语言现实无不打上了人体自身的烙印。伽达默尔更认为,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具

7、有时间体系的评价,没有绝对的客观性的认识,一部作品原作者的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原作品的意识。他认为理解活动是个人视野与历史视野的融合,文学翻译是主体间(译者和原作者)通[4]过对象(文本)互相沟通,对话的形式。西方阐释哲学发展到今天的最新阶段就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德里达看来,语言只不过是从能指到所指的游戏,其本身是不确定、不可靠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充分存在于符号之内的,也没有任何交流是完全成功的。一切结构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一切都可以被解构,翻译也不例外。翻译中最富有弹性的美学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