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正压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ID:38195862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有创正压通气_第1页
有创正压通气_第2页
有创正压通气_第3页
有创正压通气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创正压通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创正压通气一: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和治疗的目的(一):降低呼吸功耗由于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存在气道阻力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呼吸功耗显著增加,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适时使用机械通气可以大大减少呼吸肌做功,不但可以达到缓解呼吸肌疲劳的目的,还可以降低氧耗和减少CO2产出量,有利于改善氧合,降低PCO2.(二):改善肺泡通气,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机械通气通过提供一定的正压克服人工气道和呼吸系统的阻力,把一定的潮气量的气源按一定的频率送人肺内而获得一定量的分钟通气量,可在有效降低CO2产出量的同时,改善肺泡通气,从而降低PA

2、CO2(肺泡CO2水平),使PaCO2和和pH得以改善。(三):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氧合通过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的手段包括:改善肺泡通气,提高吸氧浓度,增加或维持吸气末肺容积和呼气末肺容积,减少氧耗。PaO2>60mmHg或SaO2>90%为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基本目标。氧输送量(DO2)直接决定了机械通气改善组织氧合的效果,由于动脉氧含量(CaO2)与PaO2和HGB有关,而DO2不但与CaO2有关,还与心排血量有关,故应通过调节通气模式和参数使DO2达到最佳。(四):减轻肺损伤机械通气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故在改善

3、氧合的同时,避免VALI同样是机械通气治疗的目标,具有与改善通气和氧合同等重要地位。(五):防止肺不张对于可能出现肺不张的患者,机械通气可通过增加肺容积而防止肺不张。(六):为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保驾(七):稳定胸壁对于由于胸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如连枷胸,肺叶切除等),通气功能严重受损,此时机械通气可稳定胸壁,并保证充分通气。二:应用指征机械通气只是一种脏器功能的支持手段,其临床价值在于为诊治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争取时间,对原发病本身并无直接治疗作用。机械通气可用于改善具有以下病理生理状态的疾病:1:通气泵衰竭为主的疾病:如COPD、支

4、气管哮喘、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胸廓畸形、胸部外伤或胸部手术后所致外周呼吸泵衰竭,脑炎、外伤、肿瘤、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2:换气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ARDS、肺炎、间质性肺病、肺栓塞等;3:需强化气道管理者: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使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如果机械通气时机过晚,患者会因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多脏器受损,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降低,因此机械通气宜早实施。符合下述条件应实施机械通气: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呼吸节律异

5、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以下为常见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上机指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PaO2/FiO2<200mmHg;伴有明显呼吸窘迫,或PaCO2>45mmHg或pH<7.3,或有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表现;在氧疗中PaO2进行性下降,而增加FiO2反应不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严重的意识障碍,如昏睡、昏迷或谵妄;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呼吸节律不规则,呼吸暂停;

6、Ph<7.20~7.25,且治疗中PaCO2进行性上升,或低氧难以纠正(充分氧疗PaO2<50mmHg)。重症支气管哮喘:1:绝对适应症:意识障碍;心跳、呼吸骤停,或呼吸减慢、不规则。2:相对适应症:虽积极治疗,出现CO2潴留或呼吸性酸中毒并有继续恶化趋势;或伴发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或有顽固性低氧血症;或出现心肌严重缺血、心律失常。3:参考指标:不能讲话,沉默肺,奇脉,呼吸频率>30~40次/分,伴大汗,出现呼吸肌疲劳征象。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高浓度氧疗(FiO2>50%)下PaO2<60mmHg,SaO2<90%,代谢性酸中

7、毒,或出现明显的CO2潴留,呼吸性酸中毒;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齐、暂停、抽泣样呼吸,心搏骤停;出现休克时应在纠正休克同时尽快插管。休克:机械通气通过增加氧输送(DO2)和降低氧耗量(VO2)来改善组织缺氧,对于防止MODS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类患者不必在其出现明显的呼吸衰竭时才考虑应用机械通气。三:操作方法(一):通气模式的选择通气模式指呼吸机每一次呼吸周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吸气触发,流速波形,潮气量的大小,吸呼转换。常用通气模式如下:1:控制通气(CMV)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

8、制通气。(1):容积控制通气(VCV)其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I/E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1):主要调节参数:VT,RR,I/E2):特点:能够保证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的供给,完全替代自主呼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