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ID:38167713

大小:276.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2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_第1页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_第2页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_第3页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_第4页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满族研究2006年 第2期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刘雄平(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摘要: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关键词:老舍;文化悲剧;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中图分类号

2、:I20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6)02-0112-05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从人类文化的角度给人下了定义“人的本性:,并非仅仅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是以大写字母印在国家的本性上的,毋宁说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母印在文化的本性上的。因此,与其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不①如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如果说卡西尔是从哲学层面上阐述了人的“文化”本质,那么老舍则用文学创作揭示了人的“文化”属性。从最早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到最后的未尽之作《正红旗下》,几

3、乎老舍所有的小说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其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有时甚至成了某种文化符号。在《老张的哲学》中“老张是正统的十八②世纪的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小山所有的是二十世纪的西洋文明”,《新时代的旧悲剧》中③“陈老先生代表过去,廉伯代表七成旧三成新,廉仲代表半新半旧,龙云代表新时代”,存在着观念大于形象、形象略显平面化、文化过于简单化的不足。在《二马》、《离婚》、《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已逐渐摆脱了观念化而趋于立体化、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④《四世同堂》里祁家的“文化是有许多层次的,象一块千层糕”,四

4、代人分别代表四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即使同一代人瑞宣、瑞丰、瑞全三兄弟也有文化观念的差别,就是瑞宣一个人身上也有多种文化的交织。而《牛天赐传》、《正红旗下》则完全是风俗文化小说,人物与文化交融—体,人物成了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成了审美的核心。老舍小说中众多的人物根据其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老派人物”、理想人物和“新派人物”。他们的文化身份虽然有别,但悲剧性命运却十分相似,而且悲剧的根源都在文化,是由他们身上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历史、时代的不协调所造成的。因此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不同于以往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

5、剧,实质上是文化的悲剧。诚如老舍所言“人生在某种,⑤文化下,不是被它———文化———管辖死,便是因反抗而死。”—112—一“老派人物”作为“老中国的儿女”是老舍生活中最为熟识、小说里刻画得最为成功、悲剧意味最为浓重的人物,如赵姑父《老张的哲学》()、马则仁《二马》()、张大哥《离婚》()、牛老者《牛天赐传》()、祁老太爷与祁天佑父子《四世同堂》(),以及《正红旗下》中那些急遽破落的旗人和旧式家庭妇女。这些“老”民族里的“老”分子的悲剧来源于自身所负载的文化两重性,是一类“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一方面,他们“悲”在因

6、袭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官本位、死好面子、因循守旧、怯懦敷衍、中庸迷信,已根深蒂固难以剔除。没有多大本事的马则仁是个十足的官迷,当教员没兴趣,做买卖不是料,一生都在琢磨官事,而且还想做一个既能发财还可不负责任的大官“即使一回官儿还没作过,,可是作官的那点虔诚劲儿是永远不会歇松的”,即使年过五十到了英国还一直希望儿子能将来回去做官。那个自视有宰相之才、深谙生活艺术的张大哥是那么喜爱敷衍,并诚意地郑重其事地敷衍,纵然遭受了儿子被捕、女儿被骗、家产被占、自己丢官失业等一系列打击,也执着地敷衍,一切逢凶化吉后他又觉得自己“还

7、能再跳动二十年”。自认为见多识广、处世不惊的祁老太爷是那么讲礼仪和爱面子,即使便衣抄家他还依然微笑、鞠躬,就算在战争饥荒年代也忘不了生日的热闹“做了亡国奴还要庆,寿”,经历了惶惑、偷生、饥荒之后,祁老太爷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又做起了“四世同堂”的美梦。“老派人物”不仅自己恪守那些落伍的“精神气儿”,还千方百计地把它们灌输给下一代。那些从古老文化沉淀中滋生出来的处世哲学,使他们一辈子活得卑微平庸,也使周围的生活成为一潭发霉发臭的死水,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既然他们难以改变自己,自然历史就要淘汰他们。既然“非走到无

8、路可走,他们不会明白,历史时时在那儿牺牲人命,历史的新光明来自地狱”。因此“不必鼻一把泪一把的替他们伤心,用不着,⑥也没用。这种现象不过是消极的一个例证,证明不应当存在的便得死亡。”另一方面,他们“悲”在承传的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正派善良、诚实守信、热情仗义,也将随着其被淘汰而消失。如果怙恶不悛的人毁灭,我们也许会拍手称快,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