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

ID:38131898

大小:2.16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_第1页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_第2页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_第3页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_第4页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2期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Vol.30No.22009年JOURNALOFYULI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何敏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基础教育系讲师,广东佛山528000)【摘要】苏轼作为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尽管命运多舛,但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苏轼的词作也常常表现出一种融合了儒、佛、道精神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他能坦然笑对人生,并从容跨越种种风雨,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重要原因。【关键词】苏轼;词;儒;佛;道;人生境界【中

2、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09)02-0026-05OnThePhilosophyofLifeinSuShi’sCiHEMin-yi文(Lecturer,DepartmentofBasicEducation,FoshanInstituteofScienceand学Technology,Foshan,Guangdong528000)研Abstract:SuShipresentsauniquecharmasawriter.Eventhoughhehad究experiencedsomany

3、upanddowninhiswholelife,hehadneverstoppursuingameaningfullife.SuShi'sCiusuallyshowsablendofConfucianism,BuddhismandTaoisminthePhilosophyofLife.ThisPhilosophyofLifeiswhatmakehimgothroughallthedifficultiesandremaincalminfrontofsuccess.KeyWords:SuShi;Ci;Confucianism;Budd

4、hism;Taoism;PhilosophyofLife轼不仅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在宋代文坛具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有突出的地位,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诗中可见诗人已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归于无欲无影响着后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求的境界,回首一生,他觉得正是在三次被贬之地“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成就了自己的功业。能如此豁达看待自己多舛命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的人,该会有怎样的人生境界呢?下面试从苏轼丰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富创作中别具特色的一

5、种创作——词,去探求苏轼①者,殆未之有也。”可见王国维是极赞赏屈原、的人生境界。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人格与文学才能的。苏轼一境界一词既有哲学意味,又有文学内涵。从哲生,历尽波折,经历了许多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坎学层面理解,“境界说是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坷,但依然在人生路上屹立不倒,并在文学创作上色”,“境界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精神②取得累累硕果,是一位真正有“高尚伟大之人格,天地、世界或宇宙。”也就是说,境界是一种精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在生命最后一年(1101神追求。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由儒、道、佛思年)写的《自题金山画

6、像》一诗中,他平静地对自想构成的,所以“把儒的真性、道的飘逸、禅的己曲折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机趣融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中国哲学的境26何敏怡   试探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③界。”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境界是文学创作的一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种审美特征,与创作主体的审美倾向有关,如王国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维就主张“境界说”,他所说的境界“是主体与客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体、情与景产生同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鲜明形象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④性。”而这种“境界说”是充满

7、哲学与文学的意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味的。本文试从苏轼词中的文学意味,去探求苏轼充满哲学意味的精神追求。旅途的一个早晨,在迷蒙的景色中,词人感悟人苏轼一生,深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这使生,回顾往昔。词中虽有人生苦短的感叹,但更有得他的精神追求有复杂性的一面,但他却能把三者远大的政治理想,“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圆融贯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朝三教合一的难”,可见作者的自信与踌躇满志。同时,外放的潮流对苏轼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是苏轼面对人处境,又让他感到壮志难酬,“用舍由时,行藏在生波折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调适、自

8、我平衡,使得他我”化用了《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用之,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境界。不论是踏上仕途的则行;舍之,则藏”,表现了儒家那种进退自如的早期,还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以后,他的词都洒脱。同年在密州苏轼还写了一首颇能表现他的报不同程度地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