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

ID:37608372

大小:4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5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_第1页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_第2页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_第3页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_第4页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学生姓名:学号:系(院):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2级师范1班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谭子泽副教授起止时间:2005年10月—2006年4月14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摘要:苏轼在文学史上以“词仙”著称,其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一生历经两次“在朝——外任——贬谪”,其间融合吸收了儒、佛、道三大传统思想。本文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把其词分为黄州前词、黄州词、惠州后词三个大阶段来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其词以觅其心路历程、探其人生的价值取向。关键词:苏轼;词;价值

2、取向Rectifyingonealoneproudlygeneration,thecommitteeheartisstillcarefree——OnthevalueorientationoflifeinSushi’sciAbstract:Sushiisfamousfor“cicelestialbeing“intheclassicalliteraturehistory.Sushi’slifewasfulloffrustrationsandfrequentbanishmentfromthecourt.Duringhisr

3、elegation,heabsorbedandfusedConfucianism,TaoismandBuddhishinhisworks.ThisarticleistoanalysehowSushimodeledhisculturalpersonalityandlifevalue.Keyword:SuShi;ci;valueorientation14目录:一、正文:㈠从黄州前的词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1㈡从黄州时期的词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4㈢从惠州、儋州时期的词

4、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6㈣儒、佛、道三大传统思想的吸收与融合……………………………………8㈤结束语…………………………………………………………………………8二、参考文献…………………………………………………………10三、致谢……………………………………………………………1114浅谈苏词中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02级师范(1)班李银雁指导老师:谭子泽教授苏轼在文学史上以“词仙”著称,其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二十一岁的苏轼考取进士踏

5、上仕途,虽曾名动京师,但却如昙花一现。神宗初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质疑。从此,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获罪于“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凶险至极,旋即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哲宗登基,被召还朝政的诗人因与当政者见解龃龉,被逐于杭、颍、定三州。垂暮之年又遭奇祸,窜于惠州和儋州,一生历经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苏轼于晚年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此应是为其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中肯概括。笔者便试从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把其词分为黄州前词、黄州词、惠

6、州后词三个大时期来研究。以从词中觅其心路历程,探其人生的价值取向。一、从黄州前的词作看苏轼的人生价值取向相对于诗歌和散文创作而言,苏轼的词创作起步较晚。一般认为,他在37岁任杭州通判(神宗熙宁五年)时才开始作词。但是,就在他于39岁作的《南乡子》中,已能相当熟练地运用词的形式来抒写其人生抱负了:“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腐,帕首腰刀是丈夫……”词为送友人杨元素而作,杨为文臣(时任杭州太守),调任军职,故苏称其为“投笔将军”,并借此自嘲为“迂腐”无用之生。但从他“帕首腰刀是丈夫”一语中,我们就可读

7、出苏轼所素有的“大丈夫”之志。在同年苏轼罢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途中作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我们可见,“14当时功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当时”兄弟联名高中,连主司欧阳修都说:“吾当避此人(苏轼)出一头地”。[1]P32苏轼在二十五篇《进策》中又透露出词人自小就生的:“奋励有当世志”的雄豪之气。兄弟二人,少年志大,不仅自信能够“致君尧舜”,而且满有把握地觉得“此事何难”?可谓成竹在胸,大有干一番事业的勃勃雄心。但在这首词末,词人却道:“用舍由时,行藏在

8、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有人认为苏轼在理想被压抑之后,才华难以施展的形势下,决心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做一个“袖手旁观”的闲人或观众,优哉优哉地对待人生。“身长健,但优游卒多,且斗尊前”只要身体长健,姑且饮酒取乐,过一天算一天。表面上,词人似乎已“看透”人生,但实际上只是当时壮志难酬一时间的自我超然。从他第二年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见作者在词中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