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

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

ID:32788025

大小:55.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_第1页
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_第2页
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苏轼豪放词豪中见悲的情感江民周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第二中学333116;陈丽萍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中心学校332301苏轼词的创作高峰是在被贬黄州期间,“乌台诗案”后,苏轼跌到了人牛的低谷,仕途上的不得意和暂时无法排除的忧郁,使得苏轼开始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牛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不定,个人的命运开始更多地融入词作,其悲剧性也因此在词作中有明显的加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

2、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山,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众所周知,苏轼这首词是首豪放词的代表作。据说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见这首词代表了豪放派词的创作特色。全词的第一句一开始就在千古年间展开,在浩渺的时空中联想,发出了人牛短暂的悲叹,功名

3、虚空,消极避世的感叹。他把人生中的坎坷和暂时无法排除的苦闷引向“大江”,引向“千古”,把自己的理想寄希望于浩渺的千古时空中的风流人物,对自己的人生命运缺乏抗争力量,他将自己的哀婉紧缩集中在“三国风流人物”身上,他向往周瑜的将领形象,向往周瑜为国杀敌的英雄气概。试问苏轼为何如此的向往周瑜而不是三国的其他风流人物呢?词人开始以美人相衬,更显出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以儒雅束装,更显示他的雄姿英发,运筹帷幄,以轻松表情来显示他的足智多谋,从容自如。在这里词人表现了自己对周瑜的羡慕之情,同时也间接地表达了自

4、己的人牛不如意,功业无成的无奈与悲愤。因为词人写这首词吋已经45岁,又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此吋词人的思想再也没有原来那样的激情,相反所透露的是一・种悲壮,凄凉,哀婉,甚至有一点点“消极避世”的悲情,这种情感的转变使他词的创作也由原来“纯粹的豪放”到“豪中见悲”。产生悲情的是与当吋词人所处的吋代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发出“何日遣冯唐”的词人面对宋边疆危机四伏的加深,大宋朝廷的萎靡不振,他渴望有如三国时期周瑜这样的的人物来振兴宋廷,这就是词人要怀念赤壁之战,并向往周瑜的思想契机。然而面对这一切都不过是历史

5、往事,词人在高潮时跌入到现实中被贬黄州又如何去振兴宋廷?词人以“神游故国”跌到现实被贬黄州就不免思绪万千,顿感悲凉,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哀婉。从中可知苏轼在这时自感苍老也深感壮志难酬的苍凉,而苏轼放眼千古樽还酹江月,这其中超俗旷达的胸怀在词中不免隐晦的表现出词人自解自慰的无奈之情。苏轼观赏江山风景怀念英雄业绩感到自己的心情都为之震荡,一旦望着滚滚东去的流水,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复也付之流水,不禁黯然销魂。因而使作者的苍凉情感贯穿在其豪迈词中,使其豪中见悲。柳永的《八声甘州

6、》词中的“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冋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再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

7、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藉: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必现。“此水几吋休”二句仍I口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吋,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苏轼、柳永、李之仪三人同以长江之水抒发自己的思想,苏轼之词在豪气中又流露岀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黃州,生活上有了很大的落差,生活非常的困难,但是这段时期,苏轼除了留下了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外,还有《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孤

8、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吋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吋,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乌台诗案”后,苏轼开始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不定。个人不幸命运开始更多地融入词作,其悲剧性也因此明显加深。在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苏轼有些想法是不敢直接言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