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

ID:24194364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_第1页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_第2页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_第3页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苏词集看苏轼之思想屮国古代文化思想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诸子之战,到汉代经学盛行,既而打破藩篱的魏晋玄学盛行于世,宋代理学、明朝心学也都在中国思想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为中国思想注入了新的元素,东汉末年佛教的传入,唐朝与诸多外邦的交流。这些中外思潮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内化沉淀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核,必然也就对思想的积极接受荠一一文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以苏轼词集为蓝本,分析苏轼之思想。苏轼可谓是一位文坛巨匠,是名副其实的词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而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最为突出,元好

2、问曾说“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从文学方面来看,苏轼对词的贡献则超过了其他方而,词至苏轼功能得到拓展,境界扩大,地位提高。根据《苏轼词编年校注》所录,苏轼可确定的词共有二百七十二首,这些词记录了苏轼从治平元年(一零六四年)十二月罢凤翔府签判到其离世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苏轼极强的语言表现力将其一牛.用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思想的碎片也散落在了灵动的文字之中。现在我们从其词作中找寻其思想碎片,并力图将其还原成其完整的思想。毋庸置疑,以孔孟思想为代表及其不断发展的儒学乃屮国思想之根

3、,可以说,所有中国知识阶层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儒家思想影响,苏轼也不例外。宋朝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时代,宋高祖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遗训,所以宋朝文士地位相对来说比较高,礼遇文人使得文人一心效忠朝廷,儒家思想也有了存在的现实条件。由于词的体裁的特殊性,它表现的往往是离愁别绪,歌舞酬唱。然而苏词却也使儒家思想得到丫适当的表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埋藏在心里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二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词表现了苏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神子•密州出猎》)。昂扬的激情

4、改变了词的柔软格调,也表现了苏轼的进取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卜得以滋生。“何时功成名遂了,还乡”(《南乡子》)衣锦还乡也是儒学教给士人的处事原则。“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将苏轼的豪情壮志表现得酣畅淋漓。苏词受儒学浸润的男一表现在于写出了苏轼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词体以柔软为格调,而苏轼一变词的格调,创作了豪放词,《江城子•猎词》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太守形象,这种意气风发正是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之所以说苏轼是真正的积极在于他经历过一再的挫折而能面对现实,再次振作。苏

5、轼一生三次遭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一地远胜一地,虽然初次被贬黄州时,苏轼写下了《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个“冷”字写尽了初次刚遭贬谪的心态。“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尘世难逢开口笑”(《定风波•重阳括杜牧之诗》)可见苏轼刚开始也曾心中有郁结,然而他的乐观态度在于能化解郁结,找回那份积极。到元丰五年二月苏轼写下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可以看做是他战胜&我的标志,他从被贬

6、的郁结屮解放了出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则重回了那个有着积极乐观态度的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丙。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昂扬的斗志再次表现了出来。苏轼的乐观可以用他的一句词概括,“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满江红》)至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的词《无愁可解》可谓最能表现其乐观人生态度。“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知愁滋味。”其乐观似乎与生俱来,“万事从来风过耳。”则是苏轼能够在闲境中乐观的根本原因。儒家思想促使苏轼奋进,官至礼部尚书,但是苏轼内心也受老庄思想影响,在其词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

7、痕迹。1、人生如梦的思想。《庄子》中将死生看成人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降低了人们对生的期望,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不会过于在意属于“生”这-状态中的事物。苏轼继承了这一理念,将人生看成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无需刻意纠结。“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醉蓬莱》),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与总结,也是一种戏谑的洒脱。“身外倘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十拍子•暮秋》);“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平山堂》)都展现了苏轼“人生如梦”的思想。2、归隐思想。入世的功成与出世的心灵解脱,在“出”与“入”的相

8、对中,儒家追寻的是世俗社会的功成名就,而庄子则是出世屮的心灵的解脱逍遥,在世界上诗意的栖总。苏轼在多首词中直言自己想要归隐,他在《菩萨蛮》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又在《浣溪沙•感旧》中感慨“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