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9411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从苏轼词看苏轼从政心路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苏轼的词看苏轼从政的心路历程2009/04/1913:51 [原创 ]很久没有踏踏实实地看些书了,偶然想起多年前写的论文,拿来再看一看吧,或者为了把玩和静一静心 摘要:苏轼21岁中进士,26岁抱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步入仕途,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由于他的正直无私,几遭贬谪,政治抱负无从实现。苏轼的一生,留给后人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著作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苏轼的词历来被认为是“以诗为词”,诗言志,笔者认为,从情感角度讲,他的词表现了他从政的心路历程:有独立不随
2、的幽愤与沉痛;有儒家治国安邦的入世抱负;有佛老旷达超脱的出世情怀.关键词:苏轼的词,从政,心路历程,幽愤与沉痛,治国安邦,旷达超脱。 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貌似繁荣的表象下,实际上由于豪强的兼并,边备的松弛,官僚机构的臃肿无能,北宋王朝的内外危机正在暗中滋长。苏轼少年时期就关心政治,希望能继承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业,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21岁即高中进士,因丁母忧,居丧三年,26岁步入仕途。入仕之后,更是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末年(10
3、61),他向朝廷建策,提出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主张,要求“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见《辩试馆职策问札子》)。然而由于苏轼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和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都是书房生活,因此他对当时社会的危机看得并不清楚,他的改革思想多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强调“任人”而忽视变更“法制”,反对王安石急进的改革措施。当神宗初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时,他上书表示反对,并因此遭受排挤,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即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4、贬官黄州以后,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辟地耕种,自号东坡居士,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下层人民,政治态度有所改变。元丰八年(1078)神宗死,哲宗年少即位,高太后掌权,旧党执政,苏轼以旧党身份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习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见《上神宗皇帝书》)。多年地方官吏的经历,也使他对社会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司马光等旧党要尽废一切新法,他表示怀疑:“深虑数年之后,取吏之法渐宽,理财之政渐疏,备边之计渐
5、弛”,主张对新法“较量利害,参用所长”(见《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反对执政大臣的一意孤行,因此又为旧党里程颐一派所不容,出知杭、颖、定三州。苏轼五十九岁时,高太后死,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旧党遭到报复性打击。苏轼先后被贬至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因大赦内徙,次年(1101)七月卒于常州。... 苏轼的思想是深邃而复杂的。特立独行,自我意识极强,不屈从,不苟同,既有儒家思想,又有佛老思想。在政治上,他从儒家入世思想出发,即使屡受挫折,也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仍渴望建功立
6、业。在任地方官时,比较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而每当政治上失意时,他又能够“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见《超然台记》)以超然的态度处事,“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见《问养生》)表现了佛、道两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在琼州三年,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他仍保持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乐观态度,以至他的政敌都颇感嫉妒。苏轼曾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后人从苏东坡的这首诗中提炼出“鸿雪因缘”、“雪泥鸿爪”来形容人的一生的飘忽不定、人去迹
7、灭。然而,苏轼的一生,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他留给后人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存世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苏轼从政的心路历程 苏轼的词历来被认为是“以诗为词”,诗言志,笔者认为,从情感上讲,苏轼的词也同样准确地表达了他的多方面情感。如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可见其中年“老夫”无比豪壮的气概,以及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一腔壮志豪情;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可见其不怕风雨,在逆境中怡然自得的那种“任凭艰难险阻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萧士杰
8、《唐宋词导读》)和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可见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可见他为亡妻洒下“泪千行”的儿女情长;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可见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兄弟情意;“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