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湿”述要

《内经》论“湿”述要

ID:38131067

大小:312.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内经》论“湿”述要_第1页
《内经》论“湿”述要_第2页
《内经》论“湿”述要_第3页
《内经》论“湿”述要_第4页
《内经》论“湿”述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经》论“湿”述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内经》论“湿刀述要孙天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湿虽为重浊有形之邪,然其形无定体,积而为水,聚而成饮,凝则为痰,化生百病,四肢百骸,脏腑经络,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加之又常与风、寒、暑、燥、火相兼为患,六淫之中,其伤人最广。故而湿邪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黄帝内经》中,对湿邪的认识就已非常深入,把湿邪对人体的影响有机地贯穿到了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的各个方面,较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湿邪致病学说,从而为湿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本文对《内经》论湿内容进行了

2、初步的整理、分析,以冀加深对中医学有关湿的理论认识,有助于今后指导临床。1、湿邪的形成.一外感与内生《内经》从湿邪的形成来源划分,将湿邪分为外感和内生两大类。1.1外感《内经》认为外感湿邪的产生或因久居低下卑湿之地;或长期水上作业;或雾露浸渍;或天阴多雨,空气潮湿;或突遭雨水浇淋,湿衣贴肤,导致周围环境的湿气太多,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乘机侵入人体内而造成湿病。①地之湿气:《灵枢·九宫八风》日:“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痿论》亦云:“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备,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日:肉痿,得之湿地也

3、。"由生活环境太过潮湿所致。②天之湿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敦阜(土运太过,是谓敦阜)之纪,大雨时行i湿气乃用,燥政乃辟。"《素问·气交变大论》日;“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太阳司天之政,寒湿之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由气候变化,雨湿盛行所致。《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外感湿邪的产生,多从上述之论。虽然现代医学认为,在湿邪侵袭人体的同时,由湿邪而滋生的微生物也对人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就当时情况而言,《内经》对湿邪的阐述基本上涵盖了外感湿邪可能发生的范围,因而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广泛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由原文我们

4、也可以看出,《内经》十分注重自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系统医学及医疗气象学的思想,而对于西方医学,直到近代,才开始重视这一观点并上升到理论,可见,《内经》对于病因的认识具有超前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对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1.2内生脾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谷,饮食失调则损伤脾脏,使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导致津液停滞而为湿邪,湿病的这一发病途径有别于外感湿邪,湿邪的来源不是由外侵入,而是由身体内部产生,而后阻滞经络、气机、蒙蔽脏腑清窍而为病。《内经》认为湿邪除了外感以外,尚可由体内产生,尤其是注意到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产

5、生湿邪,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①恣食肥甘,伤脾生湿:《素问·奇病论》提出以具有醒脾化湿作用的佩兰治疗脾湿中满的“脾瘅”病时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说明《内经》早已认识到“数食甘美而多肥者”易生259.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湿。历代医家也代有此论。这是因为肥甘的食物,性质滋腻,不易为脾胃所消化,反易妨碍脾胃的运化,产生湿邪。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过食肥甘厚味之人日多,相继有对广州等几个沿海城市进行临床调查,发现喜食海鲜

6、者湿证患病率较清淡饮食者为高,因此,《内经》的这一认识即使到今天,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②脾失健运,水聚为湿:我们知道,内生湿邪的产生,主要是由肺、脾、肾三脏的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但《内经》就此明确指出:五脏之中,脾胃与湿病关系最为密切。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土脏,恶湿而喜燥,当某些原因损及脾脏,使其运化功能减弱,水津不能运行三焦,布散周身,因而会出现诸湿肿满的状况。后世医家经过临床的不断验证,也已深刻认识到这一观点的正确性。2、湿邪的性质2.1起病隐匿:湿为阴邪,其性濡润,有来缓去迟的特点。《素问-五运行大论

7、》日:“其性静兼,其德为濡”。故湿邪致病,徐而不骤,潜伏于内,积久乃发,始则若隐若现,似是而非,象难察,证难辨,其症状表现多呈缓慢地由轻到重的过程,这种隐匿性决定了其病势缠绵,治疗也将非常棘手。2.2趋下性《灵枢·百病始生篇》云:“浊湿伤下",又云:“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素问·太阴阳明病篇》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太阴在泉,湿客下焦。”水性就下,湿类于水,故湿邪侵袭人体,易趋下部阴位脏腑及组织器官或者说首先影响到下部。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内经》也认

8、识到湿可困阻中焦,甚或蒙蔽清阳,而致“首重如裹”。3、对外感湿邪致病过程的认识对外湿致病过程,《内经》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素问·调经论》日:“风雨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