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

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

ID:38129103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_第1页
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_第2页
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懂教活古诗的策略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懂的,虽然学生都很爱读爱背古诗,但是他们对古诗内在的意境和思想感情都没有什么大的兴趣去体会。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暂时没有能力去体会。古诗的“难”就“难在体会”。那么,老师要如何教懂教活古诗,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体会古诗内涵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诗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一.解诗题二.识诗人三.讲诗意四.悟诗情前三个环节在古诗教学中都是有必要的,也是帮助学生读懂古诗的有效途径。但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恰恰是教师最感没有效率的,因为“究竟要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有所领悟”这个

2、问题是很难完全解决的。教师的范读、领读、甚至绘声绘色的演示都可能没有直接指向学生的“悟”。在此,我认为,学生所有“美读”和“熟诵”的收获都比不过其领悟诗意、向往诗境、共鸣诗情方面的收获。我建议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古诗的领悟上。这样做是为了从根本上丰富文本、丰富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学生才能在古诗教学中意识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是古诗的第二作者,而不是只知高声诵读的机器。因此,基于这一思想,要教懂教活古诗,并直观地反馈出学生的领悟水平,针对不同的古诗,可以分别或同时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策

3、略。一,体验情境的教学策略。所谓体验情境,就是指读者进入古诗所描写的那种境况或情景中,寻找古诗内在的东西,或者是寻找不容易发现的东西,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自古“诗言志”,随着后世的发展,诗也开始抒发个人情感,而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往往是含蓄的,这就需要读者去领会意境和主旨,以此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中发现诗人隐含的意思。诗歌意象都是诗人出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柳”,它与“留”发音相近,因此常被用于送别诗中,来表达诗人的留恋、依依不舍之情。又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表达了送别之意。另一个意象“月”,有时圆有时缺,但诗人却因此有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盼望团聚之情。如李峤的《中秋月》,李白的《静夜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此外,还有很多具有普遍认同性的意象被诗人频繁地使用,如“鸿雁”、“长亭”、“鹧鸪”、“落木”、“青云”、“燕子”。当学生了解了某些意象的特定意思后,往往能更准确、更快地走进诗境、体会诗境。教师还可以做一些“诗歌意象相关含义”的知识卡片发给学生传阅,或者上

5、一节诗歌意象讨论课,多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诗歌借景抒情的认识。一,想象画面的教学策略古诗中不仅包含实景,还包含虚景,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学生对古诗领会一时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最后一句是想象的内容,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类似于“为什么写洞庭湖却又写到白银盘和青螺了呢”的问题,那么教学就不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让学生对无风的潭面和白银盘、潭面突起的小山丘和青螺之间进行某种相似性的生动连接,要让学生扇动想象的翅膀描

6、述那种鲜活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中美的旨趣。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读懂字面意思后,让学生大胆探究诗中意象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去把握诗人的灵思。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诗中景象的简笔画,或者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去添加想象的枝叶,并引导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翻译古诗。在想象前,教师的引导语要入情入境,让学生真正沉迷于诗中的美境。如教学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首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茂密的森林,把凳子想象成黄牛,把直尺想象成短笛,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把学生自己想象成小牧童,

7、手里拿着短笛正在吹奏着悦耳的笛声时,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叫声,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高高的枝头上唱歌。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蹑手蹑脚地来到“大树”下……用这样的想象来诱导学生参与课堂,激起了课堂趣味,同时也激活了学生想象的脑细胞。三.品析意韵和哲理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古诗已经不再注重情感的抒发了,反而走向了蕴含丰富意韵和哲理的方向。宋诗大多如此,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些诗大都是平常的话语,甚至是口语,字面的意思也比较好懂,如“远近高

8、低各不同”。它们没有唐诗中那么多唯美的意象,但教师又不能只让学生满足于搞懂字面的意思。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这类古诗呢?1.让学生了解这类诗的特点。写景抒情的诗好比散文,而托物喻理的诗则好似说明文。提到说明文就要提到说明方法。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而此类诗中打比方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似写方塘、天光云影和沟渠,而实际上是写作者看书的一种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