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p 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tdp 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ID:38104712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tdp 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_第1页
tdp 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_第2页
tdp 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tdp 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DP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摘要)谭哲喜【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电磁波谱膻中穴肺腧穴目的观察TDP灯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在对1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选取其中60例加用TDP灯(重庆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特定电磁波治疗器ZH-41型”,简称“TDP”)佐治。文中140例均系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治疗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分布无差异。对照组常规治疗:抗感染、抗心衰、吸氧、纠酸、保暖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2~3天体温控制在正常后加用TDP照射前胸及后背每次各15min~20min

2、,日1~2次。TDP辐射头距皮肤30cm,使治疗处肤温40℃左右,疗程3~5天。结果140例均痊愈。治疗组平均罗音、咳嗽消失及住院天数分别为6.7±2.5、7.2±2.3、8.5±2.1,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u检验,P值均<0.01),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TDP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满意,尤适于肺部罗音经久不消者。TDP辐射板被通电加热可发射出250um特定电磁波谱透过体表使肺组织小动脉及小静脉扩张,增加肺组织微循环灌流,促炎症渗出的吸收消散,增强肺泡内巨嗜细胞吞噬功能,促进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根据中医理论,膻中穴

3、及肺腧穴配伍是治疗肺脏疾患的要穴。以TDP照射,共收肃肺定喘、清肺化痰之功。作者单位:河南省范县中原油田第二医院儿科(457532)3TDP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谭哲喜1999年1月~2000年3月,我科在对1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选取其中60例加用TDP灯佐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所有140例均系住院患儿。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上册)相关章节。性别无差异。年龄1个月~2岁81例,~3岁29例,~5岁13例,~7岁10例,>7岁7例。随机分为对

4、照组80例及TDP灯(重庆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生产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ZH-41型”以下简称“TDP”)治疗组60例。1.2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伴心衰者抗心衰、吸氧、纠正酸中毒以及体温低者保暖等对症治疗。②TD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2~3天,体温控制在正常(药物降温或小婴儿的物理降温)后开始加用TDP照射前胸以膻中穴为中心及后背以肺俞穴为中心,各15min~20min,每日1~2次,疗程3~5天。照射前需预热10min~15min,被照射部位必需完全裸露,TDP辐射头距皮肤30cm,使治疗部位肤温40℃左右。

5、数据处理:对文中数据我们采用±S表示,进行u检验分析(详见附表)。N罗音平均消失时间咳嗽平均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照组809.8±1.910.1±1.611.0±2.2治疗组606.7±2.57.2±2.38.5±2.1u值8.028.366.83p值<0.01<0.01<0.01附表TDP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天,±S)罗音平均咳嗽平均平均住院n消失时间消失时间天数对照组809.8±1.910.1±1.611.0±2.2TDP组606.7±2.57.2±2.38.5±2.1u8.028.366.83p<0.01<0

6、.01<0.012结果140例均痊愈出院。TDP治疗组罗音平均消失时间,咳嗽平均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意义。3讨论3.1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支气管肺炎主要病变为支3作者单位:河南省范县中原油田第二医院儿科(457532)气管壁粘膜发炎,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及炎性渗出。间质肺炎主要病变为支气管壁、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发炎、水肿与炎性浸润,呈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性改变,因上述病变致缺氧、酸中毒,使肺微血管广泛痉挛,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后负荷增加,严重时可减弱

7、心肌收缩力导致右心衰,进而引起全心衰。3.2TDP作用机理:电源通过治疗器加热装置,加热特定电磁波辐射板,当辐射板温度升至一定值时即发射出250um的特定电磁波谱,照射于前胸、后背体表并透过体表温暖肺组织,使肺小动脉及小静脉扩张,增加肺组织微循环灌流,加速炎症的吸收消散及增强肺泡内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尽快吞噬清除细菌及细胞碎屑,促进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炎症消散、肺泡重新充气。3.3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外因多系感受风邪,内因常由小儿气血未盛,形体未充,肺脏娇嫩,卫表不固,抵抗病邪能力较差而致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清肃之令

8、不行,导致肺气郁闭,化热灼津,炼液为痰,壅塞气道,阻于肺落络,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为咳、喘、气急、痰壅、鼻煽等一系列肺气郁闭之症状[1]。膻中穴系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是宗气汇聚之所,它具有调宗气、清肺热之功效[2]。肺腧穴是肺气转输、转注之穴,亦是治疗肺脏疾患之要穴[3]。二穴配伍以TD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