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81490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邓稼先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邓稼先》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完成基础知识,并熟记基础知识。2、标注段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4、参考课文阅读指导,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邓稼先( ) 元勋(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选聘( ) 无垠( ) 殷红( ) 署名( ) 奠基( ) 日熏( ) 黯兮( )敻( ) 彷徨( ) 鲜为人知( ) 妇孺皆知( )
2、 锋芒毕露( ) 2、解释下列词语可歌可泣:元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二、资料助读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
3、卫星。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3、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
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4、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3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三、课文阅读指导1、默读课文一遍2、大声感情朗读课文3、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
5、质和性格特征。3、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感知文本。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二、合作学习,研读赏析。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可否去掉?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
6、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拓展延伸,体验反思。“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四、总结存储: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
7、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练习案要求: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xi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àng) 说服(shua)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3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
8、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④今天,一个世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