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37607
大小:2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必修1第一章走进细胞单元测试(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走近细胞单元测试(二)1.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A.婴儿 B.受精卵 C.胎儿 D.卵细胞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的性质完全相同3.生命系统的最宏观和最微观的层次分别是( )A.生态系统、个体 B.生物圈、细胞C.个体、病毒 D.生物圈、分子和原子4.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
2、圈5.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B.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6.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7.下列名称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大肠杆菌 B.神经细胞 C.精子 D.水分子8.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体水平以上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B.生命系统层次中不包括生命与无机环境
3、之间的联系C.各层次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生命系统各层次间是不能演变和进化的9.构成人体的细胞,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可以分为600多种不同的类型,其原因是()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生长的结果C.细胞分化的结果 D.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10.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
4、满生机的温室大棚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地球上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核酸B、细胞C、10周的胚胎D、生物圈12、植物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D、细胞→器官→系统1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C、一条河里的鱼D、一个蜂巢里的蜂14、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是(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
5、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全部C、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上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15.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其含义是( )A.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发育而成 B.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成C.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分裂产生 D.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的产物构成1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C.所有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对另一个个体有其他细胞的生命走作用1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6、( )A.细胞体积的大小不同 B.有无细胞核 C.有无核膜 D.有无遗传物质DNA18.比较下列生物的结构,与其他三者显著不同的是( )A.噬菌体 B.颤藻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19.生物界中,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μm之间。生物体的细胞体积趋向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②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③受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制约④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下列
7、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B、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创立的D、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A、DNA、RNA B、DNA、DNAC、RNA、DNA D、RNA、RNA22、衣藻和颤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 )A、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B、细胞膜化学组成不同C、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23、下列各
8、项中,属于异养生物的一组是( )A、草履虫和酵母菌B、念珠藻和SARS病毒C、大肠杆菌和蓝球藻D、水稻和颤藻24、下列有关对池塘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C、主要是蓝藻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D、其起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