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

ID:38033530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_第1页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_第2页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_第3页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_第4页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捕捉教学契机 绽放思维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捕捉教学契机绽放思维花朵——从《窦娥冤》的教学谈起作者郑德琼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中学邮编563500电话13765952177邮箱dzzdq67@126.com关键词:捕捉教学契机思维内容摘要:发现并捕捉课堂教学契机,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充分做好课堂预设,灵活应对课堂生成。课上,要尊重学生的见解,捕捉教学契机,正确有效引导。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阅读并研究教材,对出现的意外情况和个性化的见解要能从容应对,准确把握,引导深入。学会倾听,捕捉灵感。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仔细倾听不同的声音,倾听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观点,倾听学生解答问题的思

2、路,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缺陷,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谬误。抓住观点,展开纰漏,激起涟漪,辨伪存真,拓宽思维,从而学会全面正确地理解文本。《窦娥冤》(节选)是人教版统编语文课本老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歌剧,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这折元杂剧语言通俗自然,质朴生动,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读后让人肝肠寸断,读者不禁对窦娥产生怜悯之心,对腐败残酷的元代吏治怀愤慨之情。该戏剧是戏剧教学的好教材,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一篇好文章,是学生人文思想教育的一篇好课文。学生大都对这篇以元代口语形式、戏剧文学体裁呈现的课文文本缺乏阅读兴趣,学习时梳理

3、情节困难,理解大意更难,更不能沉潜其中品味情感,因此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仔细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对杂剧这种体裁不熟悉、不感兴趣,对戏剧的语言形式感到陌生,对戏剧语言要素、结构形式把握不住。其次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把握有难度,缺乏生活体验,感悟理解不深不透。学生虽然读读看看,背背写写,但是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情感的大门是封锁的。我通过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适时点拨,逐渐明白戏剧的语言形式,在朗读中逐步感悟语言文字,在分角色表演中理解其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文本,把握戏剧情感,接受人文熏陶,自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情感。阅读中,通过逐步引

4、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逐渐感受到情感的温度,心灵的眼睛渐渐睁大,情感的大门逐步打开,慢慢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情绪渐渐调动起来了,作者与文本在对话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在阅读课文理解文本时,常常用自己特有的经验和体会去感悟文本,解读文本,生发文本,常常会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些见解甚至是出人意料的,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在教学《窦娥冤》(节选)一文时,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体会感受逐渐深入,理解也渐渐到位,心智与文本进行深度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学习【滚绣球】一节时,我指定一个女生朗读【滚绣球】,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特别是读到结尾处,语音渐轻,语速渐慢,“哎!”地一声叹息,

5、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只落得——两泪——涟——涟”,这位女生流下了眼泪,此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泪珠在眼框里打转,在座的同学也被感动了,进入了情感的沉思之中。听了这位学生悲切动人的朗读后,同学们都发自内心地对窦娥冤的悲惨处境产生感慨。我打破了原来的教学预设,顺势向纵深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进入情感深处。这一支曲子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窦娥的悲惨处境,而且让我认识到学习戏剧并不困难,明白教师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的重要性。适时捕捉课堂契机。自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的智慧时常在课堂上闪光。当学生的智慧被激发而发表精彩观点时,当学生理解不当产生误解时,当学生的理解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学生

6、探讨发生争执时,当师生探讨琢磨碰撞出火花时,当教师设身处地思考时,都是极好的教学契机。发现并捕捉课堂上一闪即逝的契机,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示,能反映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面对教育契机教师要把握好火候,过与不及都不好。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中的亮点,合理利用,适时引导和激励学生,牵引学生的思维朝着创新的方向继续深入思考。学生由于经历不同,感受不同,认识有差异,常会出现一些个性化的解读。这些独到的见解,往往是在一瞬间闪现,稍纵即逝,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及时捕捉,并适度的放大,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产生兴趣,并相机引导,自觉讨论,加以发挥,师生互动,深入探究,就能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对课

7、文的思想情感进行合理的把握。面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我们绝不能浅尝辄止,错失课堂的亮点,错失师生互动的良机。由此我想到,在新课标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苦练内功,增强判断力,随时捕捉课堂契机,合理利用契机。李镇西老师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时,学生阅读感受文本,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课堂将要结束,学生想了解作者的愿望非常强烈,李老师捕捉住这一契机,将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介绍给学生,学生很感兴趣,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开头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